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女生耽美>皇贵妃雪冤记> 第 16 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16 章(2 / 4)

了五伦中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身为父亲,对公主们不亲,身为君主,对蒙古王公们不义,行事如此不仁不义,如何配为大清的君父,恐怕才真的会被人神共弃!」

听到世宗连愚孝、五伦和仁义都使出来,这下子连那些墨守成规的都说不出反驳的话,纷纷低下了头!

宗室中有女性亲人深受陪嫁嬷嬷们制度之害的亲贵勋爵,看到世宗是铁了心要改革此事的,终于都鼓起勇气支持,跪下叩首说:「主子爷,既然如此,请下恩旨,为公主们主持公道!」

一个亲贵勋爵跪下叩首后,其他有女性亲人深受此害的宗室们一个接一个的跪下叩首,接着连一向看不惯满人,但也认为公主抚蒙是有功于社稷的汉臣们都纷纷跪下叩首,说:「臣等恳请主子爷下恩旨,为公主们主持公道!」

最后,满朝文武,诸王羣臣都先后跪下叩首,说:「臣等恳请主子爷下恩旨,为公主们主持公道!」

世宗扬声说:「诸位臣工今天对大清的公主们和蒙古王公们的相救和成全,子孙后代都会铭记!

朕今天与天下立约,从本朝起,废止「公主出降必须要有嬷嬷们陪嫁」的祖宗家法,从今往后,子孙后代不得再下赐陪嫁嬷嬷们给出降的公主们,如有违此誓者,非吾子孙,人神共弃!」

满朝文武,诸王羣臣再次叩首,齐声道:「臣/奴才等遵旨!」

现在

弘历说:「你们不敢?那又为何旧事重提?此事在皇考一朝已有定论!」

不想刺激到弘历动怒的宗人府宗令小心说:「主子爷,「公主出降必须要有陪嫁嬷嬷们」这条祖宗家法为的是:防止出降的公主们到了人生路不熟之地时被额驸或其家人欺负;针对这个可能性,先帝的预防方法是恩准公主留驻京师或不定时派员到蒙古探视公主们;既然主子爷决定跟随先帝的弘愿,敢问是按和硕荣寿公主出降时之例,恩准公主留京,在京修建公主府,还是按和硕和惠公主与和硕端柔公主出降时之例,在蒙古建筑公主府,并不定时派员到蒙古探视?」

宗人府宗令表面上是提醒,实则是威胁,赤果果的威胁!

弘历想了想,问:「你们觉得若选择作为备受重托的人,汉惠帝和汉宣帝相较,谁更优胜?」

有汉臣答:「主子爷,这自然是达成中兴前汉的宣帝更为优胜,惠帝则过于……柔弱了!」

弘历点点头,说:「你说的没错,那么同样是备受重托,你们认为抚蒙的公主们应该像他们两位之中的谁?」

诸王羣臣,满朝文武除了出身满族,身居武职的官员之外,其余的文官,不论满汉,以及出身汉族的武官都渐渐明白:他们掉进了弘历的陷阱中了!

不过,仍然有人想挣扎,说:「主子爷,惠帝和宣帝可是一国之君,是男儿们,而公主们可是女儿身,怎可相提并论呢?」

弘历冷笑,说:「怎么不可以,同样是备受重托,同样是君,同样君临自己的族人,他们两者最重要的差别可不是男女,而是被君临的族人数量的多寡;而且,公主们和储君们同样面临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就是在族人们面前是君,但在天子面前就是臣,处于一个不上不下的境地,长久下去,心智不够强大的,真是不疯狂都困难,你们难道看不见朕的二伯(大清唯一废太子,和硕理密亲王,允礽)的下场吗?

再加上,本朝的公主们身负抚蒙重任,其重担不亚于汉朝出嫁乌孙的细君公主和解忧公主,如果公主们不像汉宣帝般厉害,反而像汉惠帝般柔弱,北方的罗剎国若来找事,难道倚靠你们拿书本上战场杀敌吗?」

有汉臣马上□□,说:「主子爷,我们有《尼布楚条约》的呀!」

弘历又笑,说:「我当然知道我们有《尼布楚条约》,这是罗剎国的苏菲雅公主和我们签订的,可是,外边一直有流言说:当苏菲雅的弟弟,真正的罗剎国王,彼得一世夺权后,就叫嚷「罗剎国必须占领涅瓦河口、顿河口和黑龙江口」,而苏菲雅公主还被她的弟弟,彼得一世丢到修道院郁郁而终呢!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怎能对罗剎国全无戒心?」

满朝文武静默!

过了一会儿,有人弱弱问:「主子爷,敢问您的意思是?」

弘历答:「公主们身负抚蒙重任,我们保护她们,是因为必须教导她们,养育她们,让她们锻炼自己的心智和力量。 (J.K.羅琳, 2007)

我不奢求她们真的像汉宣帝般厉害到无师自通,但至少我们应该培育她们自强到像宋之章献明肃皇后刘后般有才能,然后通过她们抚蒙,我大清南北不断亲,蒙古才能成为我大清一道比万里长城更稳固的屏障,你们不明白吗?」

有汉臣又马上□□,跪下说:「主子爷,您望子成才是好意,只是公主们终究是女儿身,应该学习的是<女四书>,遵循「三从四德」,出降后「相夫教子」才是正理!」

汉臣们都陆续跪下答:「臣附议!」「臣附议!」「臣附议!」……到最后竟然全部汉臣都跪下了!

其实不只是汉臣们,也有一些虽然被抬入汉军旗或是出身包衣旗的汉臣想加入附议,甚至有一些被汉化的很厉害的满八旗臣子都想加入附议,唯有一些内心仍然以出身满州为荣,仍然认为满洲姑奶奶金贵,内心看不惯汉人连有机会嫁入高门,光耀娘家门楣的未嫁稚女都要打压她们的权利、禁锢她们的灵性,还要从小裹小脚,弄到出嫁时行动不便成了残!

难怪,孝庄皇太后(太宗皇太极侧室,世祖生母,圣祖祖母)下旨:「有以缠足女子入宫者斩!」

至于朝堂上少数的蒙八旗臣子(多数已为公主们之夫婿,有少数则是公主们之子嗣)则是冷眼旁观,明明是与此事关系最深、受影响最大的他们,是最没有发言权的!

弘历内心长叹,不怒反笑,想:「真是一羣傻子,难道真的要让列强的炮火打进来,再无退路,他们的内心才会清醒吗?」他缓缓开口说:「你们对夫婿是牧民的蒙古妇女的日常责任有甚么认识吗?」

听到此问,朝堂上的满蒙八旗和一些汉军旗、包衣旗的臣子们都掩嘴一笑了,因为主子爷不是无的放矢的,也不是年少叛逆要反传统(反传统是真的,但与年龄和叛逆无关),而是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