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女生耽美>重生后作天作地> 第三十八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八章(2 / 3)

听着着充满醋意的话语,灵韵在房夫人那见过很多次。

但皇帝真的走了。

婉婷瞧着不是很开心,也不让宫人侍候,一人处理折子。

只见谢婉婷一个冷笑,不知看到了什么内容,提笔在折子上写了‘杀’字。

灵韵只觉被婉婷冲天杀意吓到,一个心悸间,她醒了过来。

灵韵这次看到的事情比较少,因此并不像上次一样头痛欲裂。

匆忙拿起纸来,将自己之前看到的东西写了下来。

这是未来会发生的事情,灵韵仔细记下来,又将那张纸按进水里撕碎。

这才唤了丫鬟出来。

灵韵这段日子一直宅在江父,与旁人顶多是书信往来,其中和宋辞的交流居然是最多的。

结果没几日就收到了林烟的消息——她要离京了。

同西南的士兵一起回西南去,为了给林烟送别,灵韵才从府内走出来。

乘着马车赶去林府,林烟所有行囊已准备就绪。

她一身短打,骑着骏马,英气勃发。

灵韵一直将她送到京郊。

古人折柳送别,灵韵也同样效仿。

在官道前折了柳枝,递给林烟。

“眼儿婉婷不在,就借用她的一首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祝你一路顺风,到了西南,别忘了咱们姐妹,记得写信。”

林烟抱拳告别,骑着马和他的未婚夫婿一同追赶大部队,离开了京城。

这是重生后第一次有熟悉人离开林允身边。

回到江府,灵韵摘下斗篷。

江府同样在收拾行李,正是因着秋闱将近,鸿文也要动身了。

房夫人指挥着仆人,为鸿文收拾行李不算,还要为老家的人准备了礼物。

灵韵坐在房夫人身边,为她打下手。

身边丫鬟来去匆匆。

灵韵忙累了,躺在房夫人膝上。

“娘亲。让我和兄长一同回去吧。”

灵韵想开了,她一直待在京城中,没见过别的地方,也许该出去走走了。

她不认为四皇子能登基,但也不愿意让江父担忧。

离开京城是最好的选择。

何况她从未见过祖父祖母,因着她体弱爹爹和娘亲也很少回乡。

灵韵此次回去正好代江父与房夫人尽孝。

“娘亲,你说祖父祖母是什么样子的?我还从没见过。”

“他们每年都会给你送各种的礼物,每年你生辰都会送你别的新鲜玩意。”房夫人白了灵韵一眼,“你那库房老家送来的东西可不少。”

这么一说,灵韵想起母亲引以自豪的青州江家兖州房家,剧本碎片中,帝王家连开国元勋都容不下,世家呢?她总要回青州去看一看。

虽然灵韵在家宅着,但并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灵韵关心的事情有两桩。

果然同父亲说的一样,景帝并没有重罚吴敬松,功是功,过是过,但他这次终究没有被调入中枢。

而赵瑜亮的婚事也定了下来,他并没有得偿所愿,娶得贵女,其未婚妻正是叶碧柔。

期间闹出无数笑话,但凡赵瑜亮出现,附近定然有叶碧柔的身影。

叶碧柔十分擅长把握机会,硬生生坐实了两人情郎妾意,赶跑了旁的小姐。

灵韵想起在她死后两人亲亲热热的场景,不知这辈子他们还能否如同上辈子一样相亲相爱。

外界的纷扰嘈杂,与灵韵无关。

将京城内亲近的好友故交,交代了一个遍后。

在一个天气正好,宜出门的日子,灵韵与鸿文要离京了很

来送别的人并不是很多,多事灵韵重生后新认识的,谢婉婷还是没来。

前些日子,她折柳送别旁人,这回轮到灵韵自己,收了一堆柳枝,挨个道别。

待女孩们散了,那边鸿文的同窗好友,还在与他道别。

这一告别便是要到正午。

在送别的人当中,灵韵一直却未曾看到宋辞的身影。

告别完成,马车前行,灵韵掀开车帘,还是没见到该出现在这里的人。

京城渐渐远去,送别的人化作一个小黑点消失不见,灵韵才放下车帘。

“小姐,咱们这一去好几月,新年前能回来吧?”

槐序还以为灵韵是第一次出门才如此躁动,因此出声安慰。

灵韵笑了笑,没说话只点头。

这次出门,灵韵与鸿文出行声势浩大。

元英留在家里看守小院,槐序和素商随身伺候,房夫人还派了两位年长的婆子照顾灵韵。

除了江西与江流外,五个车夫,五十匹马并五十个侍卫护卫在马车两旁。除灵韵坐的这辆马车外,还有三架装着行李和给青州各位亲戚的礼物。

走在官道上的只他们一个队伍。

忽然,灵韵听见,马蹄疾驰声,渐渐逼近。

下意识拉开车帘,与来人对上视线,骑马靠近的,正是宋辞。

鸿文迎了上去。

“宋兄,别来无恙?”

看宋辞的样子就知道他还没放弃,只字不提让宋辞看灵韵。

拉着宋辞东扯西扯。

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理想。

灵韵都在马车内等的不耐烦了。

掀开帘子,“兄长,不若先去探探路。”

鸿文看看匆匆赶来的宋辞,又看看马车里的灵运。

见他发声,还探头出来。惊觉自己做了恶人,十分知趣的退下,为两人留出闲聊时间。

人走了,但还留神注意灵韵两人。

侍卫稍稍放松警惕,宋辞骑马走在灵韵马车身侧。

“江姑娘在下来晚了。”

李云也说不上来,自己什么感受,之前没来送别的时候,说不上来的失落。但见他赶了上来,竟然也有些埋怨。

面上还是矜持道:“哪里敢劳烦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