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当成工业原料供应地以及工业商品倾销地。 至于说大楚帝国对他们倾销了海量的武器装备后,他们自己打仗什么的,这和大楚帝国无关。 在绝大部分时候,大楚帝国的对外政策还是比较柔和的,只要你不影响我做生意,那么就很少会去直接干涉土着国家的内部情况。 毕竟谁当土着国王对于大楚帝国而言都没什么区别。 不过想要把印度半岛彻底变成大楚帝国的开放市场,那些欧洲殖民者就得先赶跑了。 为此,大楚帝国军方也是做了充足的准备。 准备在这个春天了,陆续往印度地区增兵到五万人以上,其中一部分兵力会从南洋各地里抽调,还有一部分则是直接从本土抽调过去。 从本土增援过去的部队,就是第七十二师,这是一个常备乙等师,原驻防在广东,具备一定的登陆作战经验,也比较适应热带作战。 因为这一点数年前被敲定为新一批的海外驻防部队,开始加强航海运输、两栖作战,丛林作战等项目的训练。 如今被作为增援印度地区的首批部队集中在香港海军基地,准备在这里乘坐运输舰前往印度。 而随同第七十二师一起出发的,还有近卫军暂编第二混成团五千余人。 对外征战的时候,近卫军派遣规模不等的兵力组成混成部队参战,这也是大楚帝国的传统了,主要是为了让长期驻防在京畿一带的近卫军通过轮换参战的方式获得战争经验,同时也是为解决近卫军将士们的资历问题。 这没有资历,怎么晋升啊! 第七十二师以及近卫军暂编第二混成团,一共两万人出头的兵力,就是这一次大楚帝国首批派往印度方向的增援部队。 除了这两支部队外,陆军还在从南洋各地,缅甸等地区抽调大约三万人的兵力增援印度。 如此有了这五万多人的增援兵力,再加上印度派遣军原有的八千多人的兵力,基本上也就足够用了。 毕竟大楚帝国的战略目标只是驱逐那些欧洲殖民者,抢占他们的殖民地而已,并不是说真的深入印度半岛腹地,和当地土着尤其是莫卧儿帝国进行交战。 因此这五万多人也差不多够用了,至于再多的话……兵力倒是不缺,大楚帝国陆军常备兵力一百八十多万呢,问题是后勤补给不好解决啊。 因为除了陆军外,实际上还有一支庞大无比的舰队! 舰队也是需要后勤补给的! 这一路光靠海上运输维持五万多人的地面兵力以及庞大的舰队所需的补给就已经很勉强,再多来几万人那是会真的要命的。 为了执行印度战略,大楚帝国特地成立了印度第一特遣舰队、印度第二特遣舰队、印度第三特遣舰队这三支特遣舰队。 这三支特遣舰队,都是嫡属于印度洋舰队,属于典型的战时作战混编舰队。 第一特遣舰队和第二特遣舰队,都是从之前的印度洋舰队、南洋舰队里抽调战舰组成,而第三特遣舰队,则是从帝国本土的北洋舰队里抽调战舰组成。 如今,停泊在香港海军基地里的大片整装待发的战舰,就是嫡属于印度第三特遣舰队的战舰。 共计有十二艘战列舰、十六艘巡洋舰、三十二艘护卫舰。 而且这些船只,要么是新建造的机帆战舰,要么是经过了加装蒸汽机的机帆船。 也就是说,这一共六十艘战舰,属于清一色的机帆战舰,他们将会组成一支史无前例的蒸汽战舰舰队! 大楚帝国海军为了印度战略的顺利执行,可是把看家底的先进战舰,都给派了出去! 而这一批战舰里,有一艘很特殊的巡洋舰,不仅仅船只吨位更大,达到了两千二百吨,更是因为这两艘巡洋舰上装备的火炮乃是线膛火炮。 釜山号巡洋舰,原来是大楚帝国海军最新一代的丰州级大型巡洋舰的四号舰,但是和前面三艘丰州级大型巡洋舰依旧装备滑膛炮不一样,釜山号巡洋舰在临近完工的时候,被选为试验舰,装备了大楚帝国所研发制造的第一代前装线膛炮。 因为换装了前装线膛炮的缘故,釜山号巡洋舰在大楚帝国海军里显得极为特殊。 毕竟这可是大楚帝国海军里第一艘装备前装线膛炮的战舰,虽然只是中途临时决定改装的,而不是一开始就为前装线膛炮而设计,但是该舰依旧具有重大的意义。 此时,釜山号巡洋舰就停泊在海军基地的泊位上,两千多吨的庞大吨位,加上巡洋舰的设计定位,为追求航速而采取更大的长宽比,让它的船体长度不仅仅比隔壁的几艘三等战列舰长一大截,甚至比隔壁泊位的昆明号一等战列舰还要更长! 而昆明号一等战列舰,可是在承顺十九年才服役的一等战列舰,满载排水量达到了两千六百多吨,去年经过了大规模改装,并加装了一组蒸汽机作为辅助动力。 光看船体的话,釜山号巡洋舰给人的感觉是比早期的一等战列舰还要更大,不过和最近两年服役的新式战列舰比起来又显得比较小了。 对面泊位上停泊的苏州号一等战列舰,其满载排水量达到四千五百吨,搭载了大功率的蒸汽机组,能够在纯蒸汽动力下获得七节航速,蒸汽机续航距离达到了八百海里,同时配属了一百多门的大口径舰炮。 这款战舰乃是大楚帝国海军舰政部,为了新时代的海战而设计的决战战舰,是用来打决战用的。 同时这款战列舰也是大楚帝国现役里吨位最大的战列舰,至于更大的汉天级战列舰,现在首舰汉天号还没有完工呢。 苏州号一等战列舰去年冬天才完工并服役,这一次出征印度是作为印度第三特遣舰队的旗舰,同时这也是它在完成了一系列海试后的第一次执行正式的作战任务。 不管是苏州号战列舰还是釜山号巡洋舰,这些都代表着大楚帝国最新锐的海军力量,也是代表着大楚帝国最顶级的工业实力。 不管是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