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城西城门外,一支千人规模,穿着明军军服的新标军,列出了楚军里标准的线列队形缓缓前进。 而他们的前方,则是穿着灰色军服的楚军第二十三步兵团的主力线列步兵。 率领这个兵力达到一千五百多人,组成了三个营级方阵的军官,是一个佩戴着中校军衔的年轻人。 这人正是大楚帝国陆军军官学堂第一期正式班第一名毕业生,曾经出任第一师首任作战参谋的王永年。 此人去年在第六师刚成立的时候,就被上头调到了第二十四步兵团下属第一营当营长,以积累实际带兵经验。 担任第一营营长期间,王永年从头到尾参与了该营的筹建,编练工作,随后又带着该营随同二十四团的其他部队参与了一系列的剿灭土匪溃兵、地主武装等低烈度战斗。 这个过程里,即是锻炼了第一营的普通将士们,更是锻炼了王永年自身的带兵能力。 今年年初,他调任同属第六师的第二十三团,依旧以少校军衔任副团长,两个月后顺利升任中校。 六月份,原第二十三团团长升职,空出来了第二十三团团长宝座,自然而然的就落到了王永年的头顶上。 当月,他以中校军衔升任第二十三步兵团团长,不过虽然当了团长,但是这军衔却是还没提升。 毕竟他四月份才升任中校呢,同时之前其实也没带兵打过什么大仗, 硬仗。 上头虽然看重他的才华,但是也不好贸然提拔。 东进战役里, 第六师被编入第一军, 作为攻打九江的第一线部队, 他自然是随着部队抵达九江前线。 九江战役开始后,第六师负责西线, 也就是九江城西城墙一带,他的第二十三步兵团被部署到了三号大型堡垒的正面,和同属第十二旅的第二十四团一起, 作为攻打三号堡垒的主力部队。 昨天的战斗里,王永年坐镇指挥麾下的突击哨、刀盾哨以及普通部队,陆续攻克了若干小型堡垒。 等到了今年,攻打三号大型堡垒的时候, 因为参战兵力庞大,王永年自然也需要亲自上前线指挥部队。 现在的他骑在马上,看着对面正在徐徐靠近的明军新标军,观察了片刻后当即下令道:“两斤半野战炮可以开火了!” 此时双方的距离已经比较接近了,并且也越过了一些地形比较复杂的地方,正处于一片平坦开阔地带, 正适合两斤半野战炮这种弹道平直的小型野战炮开火。 至于十八斤臼炮以及后方提供支援的五斤野战炮,早就已经开火了。 不仅仅楚军的火炮在开火,实际上明军里的火炮也在开火。 所以不时能看见炮弹飞到楚军或明军的阵列里,造成士兵们的杀伤。 炮击的同时, 步兵的行动也没停止。 王永年继续率领步兵列队上前! 等接近了百米左右的距离后,王永年的脸上却是露出了喜色。 因为他看到了对面的明军新标军火枪手开火了! “不是说新标军什么都学我们吗?我可不记得我们会在上百米外开火啊!” 王永年顿时心情大好,亏他一开始还很重视对面的新标军,排队列阵都是把对面当成了友军的主力部队来对付。 但是,楚军的主力部队进行线列作战的时候,除非特殊情况,那可是极少在百米外就开火的, 大多是在六七十米的时候开火, 而且很多指挥官更喜欢在五十米内甚至三十米的距离开火。 因为距离太远的话, 命中率非常感人, 根本不可能打中几个人,而且火绳枪装填也麻烦, 这开火后如果遇上敌人直接冲过来,而己方的火枪又迟迟装填不了, 很容易就导致火枪手崩溃的。 王永年当即挥手道:“继续前进!” 尽管队列里不可避免的倒下了少数倒霉蛋, 但是这并不影响第二十三步兵团,在明军火枪手率先在上百米的距离开火后,就占据了战术优势的结果。 在明军们持续装填的时候,楚军继续前进! 一直到了七十米左右的距离后前排的火绳枪手才开枪,紧接着是第二排、第三排、第四排、第五排、第六排轮流上前开火。 整个队伍,采取的是渐进式开火。 对面的明军的火枪手也同样进行反击,但是因为他们本来兵力就只有二十三团的三分之二左右,再加上率先在远距离开火,导致失去了先机。 当他们开始第二轮射击的时候,已经是倒下了不少的火枪手,导致火力更加稀薄了。 双方此时距离五六十米,并且距离还在持续靠近当中,双方火枪手打出去的子弹命中率也在快速攀升当中,伤亡开始加大,双方不可避免都倒下了不少的士兵。 但是,楚军的队列依旧紧密且完整,前排的士兵们倒下后,后排的士兵会自觉上前补充,始终维持前排的密集兵力。 反观明军那边,他们的兵力本来就少一些,再加上之前对射的时候因为失去了先机,导致损失更大,这伤亡已经是大幅度超过了对面的楚军。 伤亡不小,并且面临着持续压迫过来的楚军,饶是很多明军的军官们试图维持阵型,稳住军心,但是依旧让很多士兵, 尤其是那些身上连盔甲都没有的火枪手们恐慌不已。 装填出错都是小事,很多都磨磨蹭蹭不肯上前排补位呢。 当距离缩短到三十米左右的时候,王永年举起了手中的指挥刀:“火枪手齐射,长矛手准备突击!” 随着他一声令下,二十三团的火枪手们,不再是一排一排的开枪,而是两排一起开枪,并且在短时间内六排士兵的子弹全部打了出去。 而短时间内六排士兵陆续开火,对面的明军队列不可避免的又倒下了一大批人,很多士兵幸存的士兵已经不由主的向后退步。 看着对方的阵型已经散乱,王永年没有丝毫犹豫,直接下令道:“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