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新翰,这人并不是什么传统的读书人,当然,他和传统意义上的工匠也没啥关系。 他是吏员世家出身,他的好几代先祖,都是在襄阳城里的官方兵器作坊里当吏员,一代传一代, 最后戴新翰也成为了襄阳城里官方作坊里的吏员。 作坊里的吏员嘛,你要说他是工匠,人家也不是,你要说他是读书人,乃至官员,他更不是。 算是传统封建王朝里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里。 因为生产环境还算不错,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戴新翰打小也是读书认字的,但是吏员世家出身的他自然不可能去参加什么科举……没那资格! 同样因为家庭的影响, 他打小就接触各类枪炮、刀剑长矛这些武器,培养了他浓郁的兴趣。 年纪大量后,还会特地搜罗相关的书籍去看,也会自行琢磨着改进相关的工具以及枪炮的工艺。 只不过这些在明廷时期并没有什么卵用,他就是一个武器作坊里的吏员而言,可没资格擅自改动什么。 而等到大楚帝国杀到襄阳来,并接管了明官府下属的官方作坊后,戴新翰也是顺势转投加入了大楚帝国。 当然了,一开始他和很多人,尤其是那些吏员或者工匠们一样, 并不认为自己是正式加入了大楚帝国投贼了, 他们只是认为自己只是在工厂里做事而已。 戴新翰投贼后,成为了襄阳兵工厂里的一名初级管理人员。 这个时候,恰逢大楚帝国到处寻找各类科学类, 尤其是制造枪炮之类的专业人才,并开出了丰厚的薪资待遇。 当时的戴新翰也没多大的想法, 就是想着拿多点钱, 以改善家庭。 那个时候他的妻子刚为他生了叁子,二弟家里日子也是过的紧巴巴的也需要他时不时的支援一二,而且他还有个幼弟尚未成家,老父亲已经亡故的情况下,长兄如父自然是需要承担起来相应的责任。 这养家压力也不小! 为了更高的薪资,戴新翰就跑去找到了上司,说了自己的一些改进机械,改进枪炮的想法,没想到上司极为重视。 不用多久,戴新翰就直接变成了一个工程师,带着手底下一群人解决枪炮制造的各类技术问题了。 这慢慢的,戴新翰就成为了襄阳兵工厂下属火炮厂的高级工程师。 等到大楚帝国筹建汉天兵工厂的时候,戴新翰和其他中高级技术人员一起,被调往汉天府大冶县,担任了汉天兵工厂下属火炮厂的高级工程师,主要是主持研发以及生产长身管的火炮。 也就是用于海军战舰的九斤舰炮。 研发成功后,他所主持研发生产的九斤舰炮,很快就通过审验, 并顺利列装海军的战舰。 紧接着他又继续研发了十四斤舰炮,并在东进战役之前成功生产出了多门。 这个时候, 戴新翰已经成为了火炮厂内里首屈一指的重炮研发专家了,其头衔也是从高级工程师,变成了火炮厂副工程师,专门负责主持研发各类长身管的重炮以及解决生产过程里的众多技术难题。 后来大楚帝国工业部,根据罗志学的口谕,对汉天兵工厂下属的火炮厂进行分割,分出来了重型火炮厂。 戴新翰也顺势成为了重型火炮厂里的总工程师。 而这个时候,其实戴新翰早已经偏离了最开始的预料,他不仅仅是为楚贼的兵工厂做事,而且还当了大楚帝国的官。 因为大楚帝国工业部下属的若干重要工厂,其核心技术岗位,主要是副总工程师开始,就会被授予官身,并享受相应的政治待遇。 作为重型火炮厂的总工程师,戴新翰则是被授予了正五品的品级。 而更往上的汉天兵工厂的总工程师,则是正叁品的品级,和各部下属司长、各省布政使的品级相当。 同样的,这些兵工厂里的高级管理岗位,也都是有品级的。 重型火炮厂的督办,乃是正四品,协办乃是从四品,基本和一个知府、同知的品级相关。 不过这些官职品级,只局限在高级管理层以及高级技术人员上,对于普通的中下层管理以及寻常技术人员,采取的还是普通雇员的方式。 戴新翰当了正五品的重炮厂总工程师后,主要精力都是放在了新型火炮,也就是十八斤舰炮的研发上。 这个十八斤舰炮,换算下来大概和洋人那边的二十四磅舰炮差不多。 基本设计这些其实没什么问题,直接放大十四斤舰炮也就行了,而楚军里的十四斤舰炮,又来源于九斤舰炮。 这估计九斤舰炮,则是来源于传统的红夷火炮。 总体来说,技术路线还是一脉相承的,哪怕是后续有所改动,但是整体变动也不会太大。 但是难就难在生产上! 或者准确的说是批量生产上。 要知道大楚帝国对火炮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并且已经采用了初步工业体系,动用机械设备进行加工。 这从楚军的大量青铜野战火炮的生产就可以看的出来,整个生产过程,虽然在技术路线上,其实和传统的红夷大炮也差不多,但是在具体的加工生产上,却是和传统的红夷大炮生产不一样。 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采用水动力的大型镗床为青铜炮管进行炮膛精加工,使得炮管的内径高度统一,并且更加光滑。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臼炮外,大楚帝国的所有长身管类火炮,不管是陆军野战炮还是海军舰炮,包括那些十四斤、十八斤重型火炮,都是采取清一色的青铜铸造。 之所以不采取成本更加低廉的铸铁火炮,这主要是大楚帝国也不缺铜料,至少不缺那点铸造火炮的铜料,不至于因为铜料缺乏就被迫采用铸铁火炮。 此外铜铸火炮比铸铁火炮更加容易加工,对机械设备的要求更低一些。 这意味着,采用铜火炮的话,以目前大楚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