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做出成绩以便快速高升的王图上任后,并没有待在县署里待太久,而是只停留了半个月,基本接触了县衙里的主要官员以及和隔壁的县督察院,审判院以及税务局的人碰了个头,彼此打了个招呼后就开始了自己的频繁外出视察。 为官一方,他好歹要先知道自己治下的地方是如何,民众的情况如此才行。 如果对自己的辖区情况都不清楚,他还怎么带领治下数万民众过上好日子? 一番巡视下来,他把治下的众多镇都走了一遍,不仅仅亲自走访了各镇,了解到了当地的一些基本情况,同时还对各镇的主要官员也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这个过程里,他脑海里也有了几个简单的发展经济的构想。 以当地的资源贵乏,山多地少的情况,而且交通也不方便的情况下,大规模工业基本没指望,普通农业也没指望。 唯一能够指望的就是利用大量的山地种植一些经济农作物,同时依托经济农作物搞一些简单加工工业,再把这些加工后的产品通过东江运输到南方经济发达的地方销售,以获得宝贵的资金流入。 而茶叶,则是被他拟定为首要发展的产业。 不仅仅是茶叶,他在巡视的时候还发现当地有在山地上种植茶油的传统,当地的茶油如果搞好了也能够有效的利用当地大量山地,继而为农民们获得更多的额外收入。 茶叶、茶油,这是王图初步敲定里的两个经济农作物种植方向,并依托茶叶搞制茶工业,依托茶油搞食用油加工。 此外还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那就是一旦大规模种植后,产出并加工后的茶叶以及食用油该怎么销售出来? 这种不是唯一性,也没有太大特色的产业其实最大的问题不是种植加工,而是销售! 不过这难不倒王图……他既然敢来一穷二白的粤北山区主政一方,不担心和其他人一样到了地方后碌碌无为几年,最后一辈子沉沦在地方基层上。 自然有他的底气! 这个底气自然不是他自己有多么高超的商业手段,说实话……他对商业其实不是很精通,毕竟他是国子监历史系出身……你让他写文章,那他绝对是顶呱呱的,要不然当初也不会被选入进入翰林院。 当然,这个文章写的好,并不是说他写的文章词句多么优美,而是有理有据…… 不少罗志学在一些大型会议上的讲稿,就是他起草的初稿,最后再由那几个副处长们润色而成的。 王图就是靠着一手漂亮的文章获得上司乃至罗志学的看重,继而成为三等秘书的。 如果不外放的话,说不准过个十年八年他都能在秘书处里混出来一个二等秘书来。 而能够写出来这种有理有据的讲稿的人,自然也不是什么只懂八股的书呆子,其实王图参加科举的时候,天文地理数理化这些科目也非常不错。 承顺十八年二甲第五名的功名。 光靠八股文写的好可不行,连带着数理化这些科目也得是顶级水准才有可能压下一大票竞争对手。 在大楚帝国当官,不懂八股时文不行,因为那是敲门砖……普通文章好坏难以评判,但是八股文写的好不好,一眼就能看出来。 所以,哪怕八股时文有诸多毛病,但依旧是科举考试里的重要科目,八股时文写的好拿到足够的分数,那么再加上天文地理数理化等科目也拿到足够的分数,才能够让你考中科举。 当然了,上述还是敲门砖,只能让你考进去,不代表名词高。 想要获得更好的名次,那么还要看复试的时候的选考! 选考你可以选择财务金融,也可以选择司法,也可以选择工商管理,还可以选择行政管理等众多科目,基本上你想去什么体系任职就选考什么选考。 其中又以行政管理竞争最为激烈,因为这也是传统文官里的重点战场,被人们称之为大楚帝国版本的进士科! 而行政管理,除了其他乱七八糟的考试内容外,重点考察史论和策论。 各选考按照统一权重安排分数,最后根据分数排列名次……这个名词不会有落选,因为能参加复试的都是通过了科举的考生。 复试只是为了确定名词以及分配方向而已。 这一系列的科举考试流程,导致了大楚帝国里一个学子想要参加科举,既要懂八股时文,也要懂常规数理化,然后还要擅长某一方面的专业领域。 如此才能够成功入选,不是说八股文做的好就能考中,也不是说数理化很出色就能考中,得两者都出色才行! 毕竟大楚帝国的常规科举选拨的是官员……不是什么文学大师也不是科学家,需要的是综合性人才,而不是偏科生。 当然了,实际上科学家乃至文学家要入仕,其实还要更简单一些。 对科学家而言,有更加简单快捷的学术道路,只要你学术能力足够,当个老师乃至大学教授很正常,做出科研成绩里分分钟爵位就到手了,可比那些高级文官累死累活一辈子也捞不着一个爵位好多了。 至于文学家,也能够通过进入礼教部朝报司各处大楚邸报各处分报,走记者编辑的道路逐步爬升,用不着去和万千学子们挤常规科举这条独木桥。 真要挤,那也是挤不过王图这种顶级复合型人才的。 人家八股文章是顶级的,数理化也是顶级的,还是历史系出身,各种史论策论信手拈来,在传统行政领域里,你拿什么和他比? 但是人有所长,王图虽然已经足够多才多艺,但是对于商业运营这种事还是不擅长的。 所以,他不可能说亲自搞个什么官办工厂之类的带动百姓致富。 然而这不要紧,他不会,其他人会啊! 他王图最的的优势是什么? 是他自身的能力吗? 不是! 而是他的背景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