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女生耽美>送妻上青云> 贞禧二十七年.苦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贞禧二十七年.苦果(2 / 2)

戮无异,情深者伤身痛骨。

她不食苦果。

*

六月初六,翻经节。

京师寺庙会在这一日将藏经曝晒在烈日高阳下。

往年此日,宫里也会翻晒藏书。

西苑书阁内道家经书有万卷之数,这日也要拿出来翻晒。

贞禧帝碰巧见了那卷慈慧太后手抄的《道德经》,思母之情涌上心头,下诏命内阁诸臣撰写悼念缅怀慈慧太后的祭文。

沈珩卸下内阁次辅之职后,内阁缺少一位阁臣,补进徐遐。

徐遐原职为刑部尚书,入阁后兼谨身殿大学士,升官本为喜事,却为写祭文一事发愁。

慈慧太后章氏为贞禧帝生母,但生前是未受过皇室正式册封的嫔妃,因生母是庶人之身,贞禧帝登基后是由慈章太后沈氏抚育,慈章太后生前是由正阳门抬进来的中宫皇后。

宗法礼教上,慈章太后的身份高于慈慧太后。

但贞禧帝不管,只尊自己的生母慈慧太后。

因此,贞禧帝对慈章太后的母家承恩侯府沈家一直存有打压之心,而对自己生母慈慧太后的母家镇国公府章家恩赏厚重。

朝中曾有耿直官员,接连上疏劝谏贞禧帝勿蔑视礼法,尊卑有别,慈慧太后为卑,就算是今上生母,谥号字数也不能多于慈章太后这个宗法上的嫡母。这些上疏的官员被贞禧帝罚于午门杖毙。

而今祭文一事,贞禧帝命内阁拟十二篇哀悼慈慧太后,慈章太后却一篇也没有。

朝野掀起风波,以吴阁老为首,加上他在朝为官的门生,以及六科廊年轻气盛的言官们,总共一百三十九人,齐刷刷长跪午门前。

他们用血书求贞禧帝以孝为先,宽恕慈章太后的母家,恢复沈家家主沈珩的侯爵位。并求贞禧帝下旨召文采斐然者为慈章太后作十六篇祭文。

*

西苑玉照宫。

已罢常朝三日的贞禧帝在庭院信步,他时不时眺望宫门,频频问身后跟随的李拙,“大伴,小野几时到?”

催促了几次,宫门口闪进那道贞禧帝希冀已久的红色身影。

李拙松了一口气,“万岁爷,徐二小姐来了。”

贞禧帝整理身上宽大的道袍,眯着眼睛看少女朝自己奔来的身姿,“大伴,舅舅说,母亲少时也喜欢穿红,和小野一样活泼大胆的性子。你是服侍过母亲的老人,你说说,小野像不像母亲?”

李拙斟酌数息,颤声回道∶“万岁爷,容奴婢僭越之言,皇后娘娘是慈慧太后的亲侄女,也没有徐二小姐这般像的,尤其是徐二小姐跑起来的模样,简直与慈慧太后当年一般无二。”

“小野生下的时辰与母亲去世的时辰合得上,道长们说,小野是母亲转世。”贞禧帝与李拙说话间,徐稚棠已来到二人跟前。

按照以前在宫里的规矩,贞禧帝不受她的跪拜礼,她只用口头问安便可。

“陛下圣躬金安。”

贞禧帝满面春风,笑眼看她。

“朕宣你来,可耽误了你的玩耍?”

“难道臣女回耽误了,陛下就永不宣臣女了吗?”徐稚棠挪步到遮阳的华盖下。

李修站到她身后,为她打扇,心里为徐稚棠的逆君之言捏了把冷汗。

太监宫娥们战战兢兢,预备跪下请罪。

贞禧帝笑了几声,食指点戳起徐稚棠的鼻尖,“刁钻狡猾的小妮子,你以为朕不知道,你回家后一直被你母亲严厉管教。让朕想想,赐你一个体面,你母亲是二品诰命夫人,你虽非宗室之女,但甚得朕心,赏你从一品的郡主品秩,封号就定‘永乐’,这回能压住你母亲了。”

徐稚棠谢过恩后,想来无功不受禄,前头肯定有坑在等自己。

贞禧帝抚须道∶“朕欲在宫中为慈慧太后修建祈福道观,缺一位宫主,你便以慈慧太后的替身身份出家,道号朕已经给你想好了,曰‘九天仙阕济世普法开真仁化掌伏魔诛邪妙玄元君’,如何?”

徐稚棠脑子里乱作一团浆糊,她好不容易出宫了,又要回到宫里的道观出家,做什么什么元君。

她问出了自己最关切的事情,“陛下,臣女出家的话,能吃肉喝酒吗?”

贞禧帝∶“不行。但你放心,最多忍耐两年。两年期满,朕下旨准你还俗,刚好是你及笄之年,看中了哪家郎君做郡马,朕给你赐婚。”

原来只当两年坤道啊,徐稚棠悬着的心落地。

可心中还是难受,才摆脱了宫廷生活几个月,又要回来过从前的日子。

这次还更过分,需清心寡欲地带发修行。

“大伴,朕记得闻沅的画功不错,召他入宫为慈慧太后画圣母遗像。”贞禧帝对李拙道。

李拙揣摩出贞禧帝的心思,意味深长地扫了徐稚棠一眼。

“陛下打算留湘王殿下长住还是短住?奴婢好安排宫室。”

道观选址在西苑玉熙宫的西南方位空地,贞禧帝捻动手上的菩提子珠串。

“圣母遗像得画上两三年,大伴,你命人将玉熙宫修缮一下,等闻沅来了,让他住进玉熙宫。闻沅想学金石纂刻,太子给他荐了一位老师,你带人布置一间纂刻室出来。对了,太子荐的那个人叫什么名字来着?朕一时记不起来了,那人有些本事在身上,还精通占卜之术。”

贞禧帝痴迷炼丹占卜,已经打算避居西苑的玉照宫,朝堂诸事,交于内阁票拟便好。

至于批朱之权,反正由司礼监代笔。

贞禧帝对统御司礼监的李拙极为放心,当年慈慧太后送他入宫,托付的对象并不是慈章太后,而是李拙这个奴婢。

说到底,真正令贞禧帝放心的,是睿智开明的慈慧太后。

李拙经身旁的胡自芳小声提醒,向贞禧帝禀道∶“陛下,太子荐的那人叫张钤。”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