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宁很清楚自己与王振之间差距,绝对不仅仅是权势上的区别,还有与皇帝的亲近关系。 想要取而代之,就必须做的比王振更好,立下更大的功劳,才能让皇帝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 喜宁刚从辽东返京,他无比了解蒙古瓦刺部的野心,意识到大明跟鞑虏间必有一战。 这种倾国之战,领军主帅非公爵莫属,大明王朝仅剩的几名公爵中,唯成国公正值壮年,实属不二人选。 马踏漠北王庭的功绩,要远胜今天的福建平叛,喜宁想要担任成国公朱勇的监军,共创封狼居胥之功! 听到喜宁这个要求,反倒是沉忆辰倒吸了一口凉气,这家伙已经提前预判到北方大战了吗? 不过他神情却非常坦然自若,毫不犹豫答应道:“下官承蒙喜公公恩情,自当涌泉相报,相信公爷同样希望能遇到喜公公这样的实干监军。” 沉忆辰始终记得一句话,想要战胜奸臣,你就得比他们更奸诈。言而有信,是沉忆辰对天下苍生的承诺,对喜宁就只剩下空头支票了。 估计喜宁自己都想不到,事事秉持着文人大义的沉忆辰,会这般无耻…… “好,那咱家就豁出去一回,帮沉提督压下此事。” 各自得到所需的东西,喜宁终于松口了,什么欺君罔上通通抛之脑后。 其实对于喜宁会同意,沉忆辰毫不意外,这就是他保持强势对话的底气。 原因在于喜宁跟王振虽同为祸国烟民的权阉,但他们有一项本质的区别,那就是对于皇帝的忠诚。 喜宁从来没有真正忠诚过朱祁镇,属于典型的有奶便是娘,会“同流合污”做出欺君罔上的事情,就不足为奇了。 “喜公公,下官同样有一事相求。” “沉提督说吧。” 喜宁态度亲近了许多,毕竟两人已经事实上成为了同一条船上的人。 “福建布政司这边的言论,还需喜公公多费心。” 让喜宁去做点平叛正事估计不靠谱,让他去拿捏福建布政司文武官员封口,绝对是人尽其才。 沉忆辰自认没这个本事,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他选择与喜宁合作的另外一个原因。 “这个就不需要沉提督多心,咱家自会处理。” 喜宁语气有些不屑,这种事情还需要你沉忆辰来提醒? “下官多虑,谢过喜公公。” 沉忆辰露出讨好笑容,连忙点头称是。 “不过下官还有一件事情,想要与喜公公商议。” “你不会还杀了其他武官吧?” 一听到沉忆辰还有事情商议,喜宁真是条件反射的紧张起来。 福州卫指挥使已经是他能压下来的极限,要还有其他官员被先斩后奏,喜宁打算认命跟皇帝请罪算了,沉忆辰这小子真是“伺候”不起! “自然不是,喜公公莫慌张。” 沉忆辰笑了笑,安抚了喜宁一句,可能当初谁也想不到,两人关系会发生这种迷惑变化。 “下官是想说窦都司问罪伏诛后,整顿福州三卫军务还需要一段时间,这期间整个福州府防务空虚,贼军若是来袭恐难以抵挡。” “宣德五年状元及第林震是福建长泰人,并且还是下官的业师。正统六年致仕归乡后,便在福建地区教书育人,拥有着极高的声望。” “下官希望利用这段时间拜访恩师,看能不能借助恩师声望与贼军进行谈判。进则招安成功可以提前结束福建平叛,退则也可度过防务空虚期,保福州府周全,实属一举两得。” “不知喜公公意下如何?” 听到不是关于杀人的事情,喜宁算是松了一口气。 至于其他什么整顿军务,拜访恩师,招安贼军等等,都不在目前喜宁的关注范围。 只要沉忆辰能保证福州府安危,平叛接下来顺利推进,他爱做什么都随他去! “咱家认为可行。” “那下官就抓紧时间,连夜启程赶往长泰县,以防夜长梦多。” 沉忆辰说实话,还真担心历史发生异变,邓茂七等人得知消息后,趁乱提前进攻福州府。 毕竟沉忆辰毫不怀疑,福州三卫中有邓茂七的人,或者说有同情倾向于起义军的士兵。 “沉提督辛苦。” 喜宁随口应了一句,不过很快就嘱咐道:“沉提督,这次做事情可得三思而后行,切莫再出现先斩后奏之举!” “喜公公放心,绝不会有下次!” 沉忆辰拍着胸脯保证了下来,然后便告辞退出了后院。 看到沉忆辰回来,早已急不可待的卞和等人,立马围了上去问道:“东主,谈的如何,喜宁是否答应了遮掩?” “放心吧,已经谈妥,平叛首功归他,另外若是北方生变,推荐他为公爷监军。” “提督,此事不妥吧?” 站在旁边的武锐,听到沉忆辰要举荐喜宁为监军,立马就感觉有些不太合适。 喜宁是个什么德行,一路同行下来武锐深有体会,这种人担任公爷的监军,岂不是拖后腿的? “武把总,此事还轮不到你来多言吧?” 沉忆辰冷冷告戒了一句。 自从成国公朱勇说出苍火头等人身份后,沉忆辰很多不涉及到机密的讨论,便不再避讳武锐等人。 毕竟成国公朱勇都心知肚明了,还遮遮掩掩干什么。 另外这也跟武锐一路上的表现有关,他身上那股纯粹职业军人的气势,赢得了沉忆辰的尊重。 可尊重归尊重,不代表武锐可以阻碍自己决策,哪怕事关成国公朱勇。 “卑职逾矩,还请沉提督责罚!” 武锐也是瞬间反应过来,立马单膝跪地向沉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