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滚!”
余大娘性子泼辣直爽又常年干活,力气不小,才不管许多,一胳膊就把仆妇推开了。她凑近周氏,压低声音道:“周大奶奶,你空跑一趟徽州是瞒不过去的,贵人问起,你待怎么说?”
“疯婆子你放……”仆妇破口大骂,被周氏抬手止住。
她回过身,上下打量了一回。
那目光似刀子要把人剖开,余大娘被吓得心头突突直跳,却在急中生智,又小声说:“我们涵哥儿想要那花姐儿,他要带着花姐儿去县衙,告鸨母逼良为贱。”
周氏的目光一动,冷冷笑了一声,径自上了马车。余大娘心头大凉,还以为事情黄了,没想到车帘撩起一道缝,周氏低缓威严的声音再度传了出来。
“带路,去县衙。”
余大娘大喜过望:“哎!”
她一双天足,脚程极快,周氏更是坐马车,比江重涵更早到。但周氏让马车停在角落,只是看着。
没一会儿,杜玉娘也气喘吁吁地到了。她畏惧地晃了周氏一眼,躲在余大娘身后,悄声说:“大叔从侧门进去了。”
余大娘点头,便在此时,江重涵、姚婆子押着怜姐儿到了。怜姐儿木着脸,似乎已经心如死灰,余大娘生怕她没看到,拼命在角落挥手。
终于,怜姐儿挣扎着击鼓鸣冤。
鼓声响起的瞬间,江重涵就知道,计划成了。
·
江重涵查到的律法有三条。
第一,拐卖良籍犯法。
这条怜姐儿在争吵时已经说了,姚婆子也未否认。但找不到怜姐儿的父母,她恐怕也不记得自己的籍贯姓名,仅仅凭几句话,告拐卖的成功率微乎其微。
这就需要用到第二条律法:不许以良为贱。
良就是良籍,编户齐民,贱就是贱籍,包括乐户、伶优、娼|妓等。此时娼女遍布大江南北,有官|妓也有私娼。官|妓是贱籍毫无疑问,但大量的私娼,却需要确定。
私娼中有些已经在官府登记为贱籍的,也有鸨母、龟|公依旧是良籍,只是做暗门子生意的。后一类私娼,或者将用“养女”登记户籍,控制娼女的人身自由,或者干脆就不登记户籍。
按规定,行百里必须有路引,办路引必须有户籍。没有路引的流民,最后都会被发回原籍。因此,除非是其他人的“所有物”、“财产”,否则没有户籍的娼女无法远走通过关卡逃走。
如果姚婆子和怜姐儿都是良籍,就万事皆休,江重涵只能出钱买下。所以,整个计划最关键的,就是确认怜姐儿是不是贱籍。
江重涵最先想到的办法,是让余大娘去找周氏,重点在“逼良为贱”四个字。周氏不可能不知道姚婆子和怜姐儿的户籍分类,只要她出现,就证明怜姐儿必定是贱籍。此外,江重涵还上了双保险——用计看了姚婆子的户帖。
结果大利己方。
至此,拐卖、良、贱都已全,怜姐儿告姚婆子“逼良为贱”在法律意义上已经具备胜诉条件。姚婆子又认定江重涵贪色、天真、败家,只要用转户籍的名头,就可以将姚婆子骗去县衙。
可,这还不够。
鸨母又不是第一天出来混饭吃的,到了县衙里什么刁钻的说法没有?再说了,古代可不是什么法治社会,无论拐卖人口还是逼良为贱,对县令来说都是屁大点事。县令不仅不会管,还会把几人都狠狠打一顿。
怜姐儿已经中毒+重伤,再挨一顿打,神仙难救。
必须让县令不得不管,而且二话不说就按律判姚婆子的罪。
怎么逼县令?
靠周氏。
怜姐儿已经“破身”,不可能再入伯府,徽州之行已白费,可吃穿用度是瞒不住的。
广宁伯府不可能只有一个管事媳妇,外出采买女子这种贪污的肥事落在头上,周氏肯定被人嫉妒。一个大错处放在眼前,嫉恨的人会放过她吗?
告一个办事不力不够,再告一个借机贪污、公费游玩,周氏必定会受到严惩。是从此失去主人的信赖,还是被打得只留一口气,全看她有
周氏必须为这个“不能”和“白费”找个正当的理由,将错推在别人身上。
比如说,周氏不是贪姚婆子的钱,而是姚婆子早先对她有恩,又再三保证自家的瘦马色艺双全、清清白白、身在良籍,周氏才去的徽州。但人带到半路,周氏敏锐地发现不对,一检查才发现被骗。
届时,周氏只要痛哭自己的心软、报恩、一时糊涂,强调及时发现、及时止错。哪怕结果依旧会被罚,但比起直接带个被梳笼过的贱籍娼女回伯府,或者贪主人的钱到徽州游玩,处罚的力度肯定低许多。
周氏或许想到了这点,或许没想到,只要一句“逼良为贱”提醒,她肯定会甩这个锅。只是这锅甩得,总是空口无凭了些。
——要是有铁证,岂不是多了一层保命符?
江重涵送上的,就是一份铁证:颖安县令的判决。
颖安——半路发现。
临时检查出被梳笼过、拐卖良籍、逼良为贱的判决——被骗并且及时止错。
为了这份铁证,管姚婆子什么说法,周氏一定会拿出广宁伯府家奴的身份,威逼县令。县令看着伯府的招牌,不仅会管,还会管得又快又好,把姚婆子拐卖良籍、逼良为贱的罪名判成铁案。
届时,周氏只要带一份县令的公文走就万事大吉。
怜姐儿?她既不会带走,更不屑于多看一眼。
这不,古大勇才去禀报没一会儿,县令就带人冲出来了。
“咳!何人击鼓鸣冤?速速到堂前跪下陈明!”县令先装模作样地呵斥了一句,才对着周氏满脸堆笑:“您就是广宁伯府的得力管家?请,快里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