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病。
温恵对生活上柴米油盐的开销一概不知,二钱银子于她而言打赏下人随手一抓的事,这种东西她不知道,也算不出来。
“可云郎君你知不知道二钱银子已经是织工工钱涨过后的了。我娘走后温家生意低迷了一段日子,我为了招到好的织工给到了长工每个月三钱银子。其余织坊给一钱五分,我给的是他们的一倍,织工自然往我们家织坊跑,可其余织坊不干了,他们觉得我坏了规矩,找人晚上破门而入,砸了织坊里所有的织机。我去报官,可州府说那些人深夜行事,找不到行踪,最终不了了之。
后来没办法,我只能把长工的工钱降到二钱银子。那些人仍不满,但我也不愿往下再降,同样是做工,为何城里那些纸匠、陶匠大多都是给的二钱银子?他们说家里都是男人挣大头,而且是个女子都会织布,坐在那里就成了,哪里用着开这么高的工钱?可织布不花时辰吗?织布不需要费力气吗?有的织工做的年份久了,下了工膀子都抬不起来,一点也不比其他匠人轻松,我看就是那些商户和掌事看不起女工!
于是我让红菱找到了其他织坊的长工,闹了几次事,要求其他织坊涨工钱,又偷偷派人在路上截了其中一个刺头掌事,蒙头打了一顿,才有了现在城里织工的工钱。
除此之外,温家织坊还收散绸,其他织坊不愿意收,因为散绸各家质量不一,量又不大,卖不到好价钱。若织工愿意,下工后回了家还能在自家织上些时间,想多赚些钱也是能的。
行情如此,纵然我有心多给也成不了。唐家入不敷出,是折了家里的男人,少了个挣钱的人,可怪不到我头上来。
云郎君才情得我父亲夸赞,想来中个进士不成问题,他日云郎君做了官,整治整治苛捐杂税,百姓手里的钱也就变多了,不就是一句话的事儿,哪用得着我一个商人在这里费心费力的。”
梁品听了温惠所言并未对温家的商人做派有多大的改观,不过是新掌家笼络人心的手段罢了。不过对温恵最后的挤兑,他不怒反笑,想来这才是真正的温恵,不愿吃一点儿亏。
“我只问了一句织工的工钱,怎么得来了温姑娘这么大一通话?”
温恵冷笑一声说:“云郎君敢说没有半分指责我的意思?”见身旁之人没有答话,接着说:“你我明人不说暗话,我只答了你心里想问的罢了。”
“我只是见着温家一件衣服就花了普通人家一年的花销,心里有些感慨而已,对温姑娘没半分责难之意。”
温恵看了他一眼,神情倒是真诚,猜他说的应当是他身上穿的这件做给宋秉书的衣裳。温恵这个人能听下刺耳真言,却十分不屑他人嘴犟说谎,因此心里的不快稍稍减轻了些。
“若我愿意,随便拿出一笔银子就可助唐家这样的人家度过难关,可吴州又多少个唐家?这世间又有多少个唐家?我帮不过来,也不会一件衣服、一顿饭食就心怀愧疚。云郎君这么聪明应当知道,这些钱就算温家不挣还有张家李家来挣,这些钱就算我温惠不去享受,有的是人替我享受,可无论如何这些钱都不会流到如唐家一般的人家里去的。
就算云郎君有经世之才,可你现在敢说一句待你日后平步青云你能改了这局面吗?”
梁品听完脸沉了下去,想开口可嘴上如贴了封条一般,就是张不开,他不应该在温恵面前露出这副面容的。
可温恵见状却不在意,笑着摇了摇头。在她看来云行就是个读书人,跟她爹一模一样,清高自持,总以为别人也能与他一般想,一辈子就只活在书里,从来不肯抬头看看这世间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的。
“云郎君,这话有些难听了,可这世间从来便是如此。没接手生意前我也以为曾相信大道为公,可所经之事却给了我当头棒喝。有的人就是一切以利为先,见不得别人半分好,温家在这些事上已经做得算好了,只有温家一分钱挣,就有下面的人一口饭吃。”
梁品学的是治事之道,温惠说的这些他都明白。为官这么些年,他见识到了什么叫人微言轻、什么叫独木难支,一个人的力量太小了。可朝堂之上不乏赤子之心仍存之人,凭他一人做不到让穷苦百姓生活更好些的事,众人同心也不行吗?
可他不愿与温惠争辩,再抬头时,又是那个温文尔雅的梁品了。
“能说出这句话,温姑娘不仅有打理生意的本事,还有难得的气魄。这钱温家不挣,实在是没有道理。”
漂亮话谁都爱听,温恵也不例外,方才因梁品堵在心里的那口气现在也顺了出去,不过嘴上仍旧没有松口,此人目的成疑,她也不知道日后唐家这件事会不会被他拿去做文章从而对付温家。
“云郎君也不必给我戴高帽子,不求你说温家好话,别把我们家想成是欺行霸市之人就行了。”
“自然不会。”
“那就好,不知云郎君有无兴趣跟我去织坊走一趟,让云郎君看看我们家织坊可不是榨人血汗的地方。”
“温姑娘言重了,我可不是听一面之词、见冰山一角就妄下结论的人,不过此行云某乐意奉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