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翰林院旁人的议论跟目光,沈忆宸丝毫都不在意。相反他还觉得每日在典簿厅修书,可以眼不见心不烦,心情都舒畅了许多。 而这番表现放在倪谦的眼中,他确实有些大感意外,一个想着追名逐利之人,是很难静下心来修书的,更别说像沈忆宸这般投入认真。 此子真能如自己所言, 做到论迹不论心吗? 十日过后,沈忆宸得到了轮休的假期,他也终于有空闲时间,开始着手处理一些私事了。 明朝自太祖时期开始,就对官员休假制度非常严苛,除了指定节假日外,基本上常年无休。 实在扛不住想要休假的话,就只能装病或者等辍朝休假。 不过也有特殊情况,那就是翰林院跟国子监两大部门,拥有定期休假的权利。 《明史》里面明确记载:“翰林院庶吉士,五日一休沐,必使内臣随行,且给校尉驺从。” 翻译过来就是翰林院实习生庶吉士,可以五日一休。并且在休假期间出行,还得安排内臣、校尉跟随,排面给到位。 正式翰林官待遇要稍差,毕竟不是实习生,只能十日一休。而国子监的学官们待遇就更差一些,“惟朔望给假”, 意思每月初一、十五休两天。 但哪怕如此,也很凸显出翰林院跟国子监的清贵地位了。毕竟其他衙门就算权重为内阁、六部, 想要一天定期休假都不可得。 休假日沈忆宸没有呆在成国公府,而是在苍火头的带领下,来到了内城宣武门附近一条僻静街道,这里有他之前吩咐买下的两座宅院。 “沈公子,小的按你吩咐买下了两座连宅,一幢三进院,一幢四进院。另外还添购了些许必要家具,如若还缺什么,吩咐下来我再去采购。” “办得很好。” 沈忆宸点了点头,夸赞了苍火头一句。 说实话,开始把这件事情交给苍火头,他还有些不放心,想着是不是该找许逢原处理更好。 毕竟苍火头福建矿工出身,接触到的信息量,远不如许逢原这种文人、商人结合体。 现在看来,苍火头能在数万矿工中脱颖而出,被叶宗留选为贴身亲信,肯定是有自己本事的。 别的不说,把这两座宅院选在宣武门附近,而不是成国公府所在的东华门附近, 就代表苍火头仔细考量过。 明朝京师内城布局特点大概是这样, 勋戚邸第在东华门外,中官在西安门外,其余卿、寺、台省诸郎曹在宣武门。 勋戚们不用到衙门上班,只需进宫参加朝会,所以他们的宅邸都是紧靠紫禁城,这样能节省不少通勤时间。 但沈忆宸是官员,他更多是在翰林院工作,如果宅院地址选在成国公府附近,意味着每日要绕行大半个内城。 这十来天在翰林院入职,沈忆宸为了避免来回奔波,甚至直接住在离翰林院不远的客栈里面,他可不想日后天天如此折腾。 推开三进院门入内,沈忆宸四处打量了一圈。这里自然跟成国公府的金碧辉煌没得比,却别有一番幽静朴素,他已经很满意了。 三进院用后世单位换算,占地面积在五六百平方米左右,建筑面积折半大概三百平方米的样子。自己与母亲二人可谓绰绰余余,就算日后把陈青桐给娶过门,也不至于拥挤。 古代院落之所以会如此宽敞,原因就在于很多时候一间宅院,并不仅仅是家人居住,还要考虑侍女、随从、伙夫、马夫、门房等等人员。 这些下人加起来,少则十几号人,多则上百号人都不意外,没那么大的宅院还真不够用。 看完宅院出来后,沈忆宸朝着身旁的苍火头说道:“等下我书写两封拜帖,你去分别投递到京卫指挥使司跟北镇抚司。” 既然宅院已经搞定,那么自然就是要搬过来,沈忆宸没打算举办什么乔迁之宴,但招呼几个应天伙伴过来热闹一下,总归还是要的。 另外他也还有一些事情,打算跟赵鸿杰以及李达商议。 “是,小的明白。” 马车返回成国公府,苍火头前往卫所去投拜帖,而沈忆宸却去到成国公朱勇的书房,准备告知他自己要搬离公府的事情。 成国公朱勇并不喜好文事,所以沈忆宸刚来到书房所在的小院,就看见他正在院中比划着一套拳法。 如今朱勇已经年过五旬,却依然身形矫健,拳法招式挥舞的虎虎生威。见到沈忆宸过来,他停下了手上的动作,一边拿起块毛巾擦汗,一边开口问道:“你找我有何事。” 沈忆宸了解朱勇无事不登三宝殿,对方亦然。今日这小子会来书房找自己,肯定是有事情要说。 “回禀公爷,晚辈打算搬离公府。” 既然都问了,沈忆宸也没有弯弯绕绕,直言说出自己前来目的。 “搬离公府,为何?” 成国公朱勇有些诧异,放下毛巾看向沈忆宸,他有些不明白为何突然提这件事情。 “如今晚辈已经入仕,公府距离翰林院路途遥远,每日出行不便。另外母亲很快就要到京,也得安排个居住的地方。” “于是晚辈就在宣武门附近购置了一处宅院,打算今日就搬过去。” 听到这话,朱勇脸上表情有些严肃。沈忆宸大婚在即,如若这个时候搬离公府,那朝野群臣会怎么看待遐想? 定会认为自己父子不和,大婚都不是在成国公府举办。 “不行,就算要搬出去,也得等与泰宁侯府的大婚结束!” 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成国公朱勇就给出了否定的回答。 这段时间对于沈忆宸让步良多,但这种涉及到底线的问题,成国公是不会退让的。 “那我母亲以何身份在成国公府,婢女?侍妾?还是外人!” 这件事情同样触及到了沈忆宸的底线,他可以无所谓自己入不入宗谱。而母亲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