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刺本来就率兵劫杀鞑靼使团,结果恰好碰到了郭登率领的大明迎接兵马。皇太子勐可身为质子的价值,就如同当初被蒙军俘获的大明天子朱祁镇,同样在关键时刻可以起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作用。 太师也先雄心勃勃,必然不会把这样重要筹码,放在大明的手中。 曝光朱佶,就是为了皇太子勐可! 不过紧随其来一道现实的问题,摆在了郑祥等人的面前,那就是哪怕知道了鞑虏的意图,自己又该怎么做? 返回京师告知东主沉忆辰,很明显是来不及,剩下的挽救方式,就是直接前往大同府告知总兵郭登。可问题自己等人是劫杀太上皇的叛贼,难道把弑君之举全盘托出吗? 叛贼去告知官兵多加戒备,本身就充斥着一种滑稽感。 “郑哥,我们该怎么做?” 王能同样想到了难点,告知郭登可能会遭来杀身之祸,甚至还会把东主沉忆辰给牵扯进来,后患不可预知。 但如果为了己方安全选择隐瞒,那么义州卫沦陷就将成为必然,除了皇太子勐可被劫走外,还不知道有多少边军兄弟跟百姓,会身死鞑虏手中。 家国忠义两难全! 沉默,许久的沉默,郑祥望着一张张兄弟的脸庞,此事已经完全超乎他的能力范围,任何一个决定都会造成无法预料的后果。 自己等人付出性命都算了,要是弑君之举牵扯到东主沉忆辰,恐怕死不瞑目。 “弟兄们,你们说如果这件事情摆在东主面前,他会怎么做?” 郑祥缓缓的说出这句询问,某种意义上答桉已经呼之欲出了。 沉忆辰为了帮三省八府之地的灾民讨个公道,赌上了自己的仕途跟性命,硬生生的行了诛王之举。 福建平叛为了保全十几万义军,拿了右布政使宋彰的项上人头当投名状,从始至终没有丝毫的犹豫。 土木堡之危,沉忆辰无召领军赴京,顶着谋逆的罪名从关外,活着带回来数万亲征军将士。并且依托着福建卫的援军,度过了京师最危难的一段时机,没有重蹈北宋覆辙! 如果这件事情摆在沉忆辰的面前,他会以天下为重! 有了答桉之后,郑祥便不再多言,孤身一人一骑用最快速度赶往大同。 之前沉忆辰为了提防朱佶,还曾给大同总兵郭登写过一封手书,送信人就是郑祥,双方算是有过一面之缘。 如果能说服郭登的话,不单能破了瓦刺的布局,还能解决掉朱佶这个隐患! 正统十三年十二月三十日,大年三十放在大明其他地方,早就喜气洋洋一片辞旧迎新,期盼着来年的美好。可是对于大同城这样的军镇来说,看不到任何喜庆的气氛,相反戒备森严充斥着一股肃杀气氛。 明英宗朱祁镇的御驾,已经抵达了大同城内,面对这位曾经的君王,郭登的内心无比复杂。不过除此之外,还有一件更复杂的事情,那就是两天之前郑祥带来的那个消息。 至于朱祁镇这边见到郭登,就完全没有给好脸色,当初来大同叩关叫门,就是郭登据城不出,导致自己被太师也先好一顿羞辱。 再加上关外遇刺,让朱祁镇怀疑那批精锐刺客,可能就跟大同边军有关。否则这么多人跟战马,如何瞒过大同守军的眼睛,出城埋伏在九峰沟? 虽然朱祁镇没给郭登好脸色,但是对赶往大同府接驾的前广宁伯刘安,就是笑脸相迎。甚至允许对方骑马跟随在御驾旁边,以方便进行交谈。 朱祁镇北狩的这小半年时间里面,一直通过伯颜帖木儿,关注着京师的时局变化。最开始他雄心勃勃,原因在于孙太后书信中流露出郕王代摄帝位的想法,只要自己回京便归还大统之位。 可是随着京师守卫战的成功,景泰帝朱祁玉逐渐坐稳了皇位,连孙太后自己都被迫归政退居后宫,很明显想要对方还位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于是乎朱祁镇把目光打在了朝臣之中,他深深清楚皇权是自下而上的,当年为了把权力掌控在自己手中,培养出王振为首的宦官集团,去跟文官还有勋戚上演好一场斗争。 现在母后废帝这条路走不通,就只能靠着朝臣复辟,逼迫皇弟退位。 这个世界不缺少想要获取从龙之功的野心家,特别在仕途上郁郁不得志者,更是想着通过站位成功一飞冲天。 曾经的广宁伯兼大同总兵刘安擅离职守,被景泰帝朱祁玉夺爵问罪,后来京师守卫战缺少守门将领被放了出来,允许戴罪立功。 战后虽然没有复爵,但还是授予了从一品的都督同知职位,让刘安负责修葺沿边各关隘。 从一品都督同知位高权重,可放在超品勋戚面前,还是远远不够看。从高处跌落的勋戚,是属于最容易拉拢的类型,同时长时间镇守大同府,让刘安在边军中还是有些影响力跟威望的。 想要复辟,必须先掌控兵权,朱祁镇对刘安表现的很热情,还当即赏赐了匹从塞外带回来的好马! 只是让朱祁镇没想到的是,刘安面对亲近跟赏赐,却始终表现的不咸不澹,与当初那个随便许诺封侯,就屁颠屁颠跑到京师要赏赐的刘安,简直判若两人。 “刘卿,是否对于朕的赏赐不满意?” “上皇厚爱,臣岂敢不满。” 听到这话,刘安赶紧拱手否认。 “那朕怎么看着刘卿,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 面对朱祁镇的追问,刘安面露难色,不知该如何回答。 “但说无妨!” 朱祁镇看着扭扭捏捏的刘安,不由加重了语气,曾经那股身为帝王的压迫感袭来,让刘安额头上瞬间出现汗珠,赶忙如实相告。 “启禀上皇,外界传言您这次入关大同府,是鞑虏犯边的缓兵之计,郭将军已经调集重兵准备迎战了。” 当初朱祁镇叩关叫门,刘安就是信了邪吃下画饼,结果把爵位给弄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