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确实有一支兵马赶到了战场,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援军”,而是之前停留在八河地区休整的三千营。 武锐从小跟随在成国公朱勇身边南征北战,对于他而言休整绝对不是一种毫无警觉的放松,相反会派出大量的侦查哨骑,防止敌军趁着三千营懈怠的时机发动进攻。 就是这些分散出去的侦查哨骑,发现了天圣汗也先率领的蒙古先锋部队,另外从俘虏的蒙古哨骑得知,后方还有着十几万蒙古汗国主力部队。 也就是说,整个蒙古汗国兵马,差不多完成了从西域哈密卫的回师,大明追击兵马处于很危险的境地,随时有可能被蒙古铁骑给“包饺子”。 随着“武”字将旗出现在众人视野之中,冯正跟李达已经知道是三千营抵达战场。虽然三千营经历过一场大战之后,抛开无法上战场的伤兵,实际兵马仅剩下不到五千。 但是在这个两军对垒的关键时期,五千人就能起到决定胜负天平倾斜的作用。 所以见到武锐的到达,冯正跟李达两人脸上都是流露出一抹兴奋神情。如果能趁势击溃对方也先率领的兵马,那么真有可能用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完成属于大明的“封狼居胥”之功! 可是武锐见到他们两人说出的第一句话,就把这股振奋跟战意给狠狠浇灭了。 “冯都司、李都司,鞑虏后方还有着大批兵马,我们要准备撤退了。” 撤退? 听到这个词,冯正跟李达两人都愣住了,他们还打算趁着友军到达之际,朝天圣汗也先发动进攻,结果两军对垒什么都没做就撤退? “武将军,鞑虏到底有多少兵马?” “总兵力不会低于二十万。” 蒙古汗国具体有多少兵马回师,不是一个小小的斥候能知道的事情,从俘虏嘴中只能得知一个大概的数据。 “那目前也先统帅了多少兵马?” 李达向武锐追问了一句,就当前战场目测跟斥候统计,天圣汗也先肯定是没有二十万大军。 “四万多人。” 四万多人? 听到这个数字,冯正跟李达两人都陷入了思索中,目前辽东军有两万兵马,冯正这边的福建卫将士还能继续战斗的,恐怕只剩下两三千人,其余都是一些伤员。 武锐这边不到五千人,三方加起来有着接近于三万人的数量,相比较天圣汗也先其实差距并不大。 可问题是冯正跟武锐都是残兵,李达这边属于劳师远征,体力跟状态整体上是不如蒙古战兵的。此时选择向也先发动进攻,就算最终结果能获胜,恐怕也是一场惨胜。 等到蒙古后续主力兵马的到来,叶尼塞河上游地区又距离漠南蒙古上千里之遥,想要退回去就成为了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大概率三支兵马都会全军覆没在草原上。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冯正开口说道:“确实这一仗打不了,不过想要退回去,恐怕也先不会那么轻易放我们走。” 孤军深入的弊端此刻显现出来,之前仅需要应对博罗部跟纳哈勒部,就算冯正跟武锐两人追击千里,依旧没有多大的风险。 现如今蒙古汗国主力回援,这一路追击的千里路程,就将变得无比漫长。之前纳哈勒等人遭遇到的处境,将在明军身上重现,自己变成蒙古战兵的狩猎对象。 退是一定要退,就这三万人不可能跟蒙古主力兵马对抗,现在摆在面前的问题,就是如何用最小伤亡安稳撤退。 “我来殿后,你们两支兵马先走。” 李达毫不犹豫就把殿后的重任承担下来,虽说辽东军这一路急行消耗了不少体力,但相比较经历过数场大战的三千营跟福建卫,状态还是要好上不少。 一定要有支兵马留下来殿后的话,毫无疑问辽东军是最为合适的人选。 “只能如此了。” 冯正没有过多感谢跟矫情,福建卫已经彻底打残,三千营这不到五千人留下没用,还不如当机立断撤离战场拉开跟蒙古战兵的距离,从而给辽东军争取撤退的空间跟时间。 另外一边的武锐却想到了一个疑兵之计,开口说道:“就连我们都不知道李都司会赶来驰援,那酋首也先更不会知道我军的部属,也就是说对方不知道我们底细。” “我建议不要往漠南蒙古方向撤退,那会暴露己方的势弱,先行向东往辽东方向撤去,就赌一把酋首也先会做出误判,不敢贸然追击!” 武锐不愧是战场经验丰富的老将,毕竟战场情形双方旗鼓相当的情况下,一方突然朝着后方退去,那就等同于告知敌人,自己实力不济。 相反朝着援军赶来的方向撤退,就会营造出一种诱敌深入的假象,也先想要追击的话就得承担很大的风险。战场上的“迷雾”对于双方都是公平的,武锐这边并不知道蒙古主力兵马真正能到达的时间。 也先那边同样不知道,李达率领的辽东军,到底是北伐军的先锋部队,还是驰援的全部兵马。万一就如同自己一样,背后还有着沈忆宸亲率的大军,追杀过去就得出事! “好,就这么办!” 冯正跟李达两人点了点头,然后三千营跟福建卫的兵马,缓缓的朝着东方向退去,仅剩下李达率领的辽东军,依旧保持着战备队形严阵以待。 另外一边的天圣汗也先,本来看到明国又有一支兵马到来,心中都浮现出一股隐忧。结果谁能想到,明军居然选择往后退去,这到底是不敢与之一战,还是说布下陷阱诱敌深入? “纳哈勒,明军这是什么情况,他们到底有多少人?” 换作是以前的天圣汗也先,估计见到明军撤退立马就会发动攻击,但是这些年在与明国的战争中,整体上是处于一种败多胜少的劣势,他已经不敢再对明军或者沈忆宸,有任何的轻视。 没有弄清楚明军到底有多少人之前,也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