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得安安稳稳,去年听说到胜利港给海汉人养马,每个月能拿到相当于十两银子的酬劳,立刻就辞职跑路了,搞得现在州衙也没马可用了。就连衙门里那些只会挑水砍柴打扫卫生的杂役,居然也东一个西一个辞了工跑到胜利港去了——据说只要是在海汉人手下做事,最低收入都能比崖城这边要高出一倍。 崖城书院的那些穷秀才们,因为没什么谋生手段,以前都是靠着身上的功名,吃国家救济过活。《明史·食货志》中记载,秀才的待遇是“廪膳米人一日一升,鱼肉盐醯之属官给之”,虽然不用干活,但靠着廩膳也可以勉强过活,每个月还有一两银子的生活补贴可以领。但海汉人来了之后,直接就出到十五到二十两一月并且吃住全包的高价,将那些不思进取的穷秀才们全都搜刮到胜利港那边去做事了。 而海汉人的这种经济渗透可不是仅仅只针对普通平民,事实上一开始就是从官方先下手。章通判很清楚为何几个平时貌合神离的同事会在离任之际联名为自己写推荐书,也知道自家女婿在这一年中为何能频频立下战功,同时还赚了不少的外快。海汉人对崖城官场的渗透之彻底,已经到了不容让他说“不”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