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番话,顿时就让朱元章的眼界打开了。 按照这样的情况,其他的小国自当也是差不多的,终归有些富庶之地。 那么是否也可以按照现在安南模式搬照,同样派遣一些大明将士过去驻扎,不仅能够扩大大明的影响力,还能够有力的消除边疆隐患。 比如是现在的安南,有五万大明将士坐镇,自然不可能说还能发生出什么对大明不利的事情。 如若有什么变化,首先就是这五万将士受到影响,即便是有所动乱,其发生所在地也是在安南境内,很难说影响到大明国内。 把战争控制在大明疆域以外,这对于大明国内的发展还有百姓的安危,都是一个极大的好事。 朱元章目光炯炯的看向大孙,朱英当然是心领神会。 当下说道:“这是孙儿未来所谋求的一个方向,不仅是大明的将士,包括我大明海贸的商人,实际上也可以同样达到这样的程度。” “江南造船厂那边,我已经让张伯去传告了所有想干海上贸易的家族,所有干海贸的家族,于两年之后,必须要按照一定的规格标准,收购外边的粮食回国,且需按照我大明的市场价格进行一个回购。” “并且孙儿将一些火药司淘汰的老版火器,租赁给这些海商,让他们带着足够的人手和钱财,到海外别国去购置土地奴隶,种植粮食,开设工厂,而后回馈我大明。” 听到这里,朱元章便道:“咱听着江南那边的奏章,说是最近有许多武馆开设盛行,想来便是大孙暗中安排的吧。” 就此事上,朱元章很快就联想到前段时间看到奏章里的一些事情。 不仅是江南地区,包括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也是多处开设武馆。 这武馆所教,差不多就是一些操练士兵的手段。 专门是给人在短期内进行一个人员操练。 其中更是包括火器的一些基础运用。 还有数人的合击手段。 朱英没有否认,回道:“是孙儿所安排的,一些从军队里退伍的老兵,没有什么安身之地,尤其是伤残老兵,连种田都不能,仅靠一些退伍补贴,生活上比较困难。” “现在海商们出行各国,难免会遇到许多的意外,是以孙儿就想着开设武馆,让这些退伍老兵也有一个安身之所。” “海商这边的随从护卫,也能够得到一个基础的培训,在外遇到危险也能有足够的武力保全自身,当算是一举两得。” 这番话说的是冠冕堂皇,可朱元章摸爬滚打了一辈子,哪里还不明白其中的隐喻。 安排退伍老兵是真,但实际上从目的上来说,大孙更是想让这些海商们的护卫,操练如同士兵一般,代替大明于海外进行一个开扩。 从某种程度上来,其实朱英的这个手段,跟曾经历史上的海外殖民,算是异曲同工。 不过作为大明人士,朱英这边还算是比较温和,没有那般野蛮。 至少于买卖上,是公平的,不是随便搞个借口就来个大屠杀,霸占别人土地什么的。 这也是因为大明现在于货物上,有着很强的贸易顺差,可以轻松的赚取足够多的钱财,没必要干那种留下恶名的方式。 而就现在而言,对于大多数的地方来说,人力是最为廉价的。 一条丝绸出手,多的不说,换他百八十个奴隶是自然没有任何的问题。 而商人购置土地这样的要求,对于几乎绝大多数的国家来说,基本上都不会有什么拒绝的可能。 这又不是什么割让国土,而买了地的商人,还可以缴纳赋税,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当然,对于在大明海商们来说,这赋税里的猫腻,那都是轻车熟路得很,在如今大明搞贿赂是一个很危险的事情,可在海外嘛,那当然就是家常便饭了。 虽说这样的情况,会很容易滋生出一些大家族来,可对于这些朱英心中并未太大的担忧。 只要大明能够保持强盛,再大的家族也要依附在大明这颗树上,如若后世的大明真的要灭亡,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只要神州足够强盛,那么终归是汉人的国度。 也就是换个当家做主的人罢了。 什么老朱家千秋万代,那都是扯澹。 能够多传承,便也就多传承吧。 真要消亡了,也没有太大的干系,也不是朱英能够顾得上的。 后世近现代,曾经不可一世的日不落帝国,那也没个几百年,照样该日落就日落了。 在这一点上,朱英还是想得很开。 朱元章略微沉思后,说道;“在海商这条路上,大孙比咱的思路要更加的清晰,但咱还是要嘱咐几句,要控住在该控制的范围内。” “商人逐利而行,心中没有什么忠诚可言,咱们大明强盛的根本,终究是要回归到农业本身之上。” “这些海商,便就是像一把双利刃,如果能够好的把控,那么自然可以为咱们大明添砖加瓦,若是一旦控制不好,他们就是祸乱之源。” “商人的贪婪是无止境的,心也是黑的,只要有足够的利益,出卖大明对于他们来说根本不会有丝毫的心里包袱。” “倘若哪天咱们大明与他国开战,指不定这些一些依附我大明的家族,到时候反咬一口。” “在这些事情上,大孙一定要牢记。” “可以给他们吃肉,但链子不能松开,要紧紧的握在自己的手中。” 于政治之道上,朱元章可以说轻松的甩开朱英八条街。 尤其是对于权力的把控。 朱英擅长商道,这并非是他天生就会,而是经历了后世的洗练,可以提前的预测到世界的变化,在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