徙,要知道元末之后的大明本身汉民就少,各处都是百废待兴,还要迁徙大量的人口过去,对于大明本身的发展都有影响,可朱元章依旧还是这么做了。 “大孙说的没错,云南对于大明来说很是重要,所以当年咱就让沐英镇守,他的忠诚咱可以放心。” “沐春也是个好孩子,听话懂事,对于咱们大明也是一片赤城。” “土地兼并的事情,放在云南根本不叫个事,不能用京师这边的方式去处理,这一点大孙做得很不错。” “不过大孙想来也不会一直这样放任下去,那个时候咱已经是不在了,对于沐家,多少有几分情谊,不要太过了。” 朱元章很明白,不是汉人主导的地方,就很难是朝廷的直接统治。 所以现在沐家掌控整个云南的军政大权,也是朱元章的授意。 当年朱元章杀贪官杀了那么多,但是云南地区几乎都没怎么动,本身去了那边就跟流放差不多的感觉。 各种土着部落,随时都有造反的可能,这是文化的不同,跟沐家所谓的压迫没有任何关系。 只是朱元章很清楚,云南的现状是不符合大明心中预期的,大概有个十年八年的,等云南的局势稳定下来,那么沐家就不能像现在这样了。 沐英是从八岁起,就一直跟随在朱元章的身边,比太子朱标还要早很多。 养育了这么多年,况且沐英真的跟朱元章还有马皇后很亲,也很懂事听话,说没感情是不可能的。 朱元章也猜到,大孙动手整治云南的时候,估计自己已经不在了,所以才会补上这么一句。 在朱元章心里,沐英也是犹如儿子一般,甚至就感情上比多数儿子还要好。 让沐英镇守云南,其实跟敕封藩国没有多大区别。 “爷爷放心便是,我不会做那等狡兔死,走狗烹之事。” “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大明都需要大量的人才,阿瓦,孟艮,麓川,包括后边的澜沧,兰纳,白吉等国,这些都是未来大明可以去发展的方向。” “大明的事业,沐家的事业,不会仅仅只是在云南就停止,而是会一直的朝着前面去发展。” 朱英在说这个话的时候,语气很是坚定。 他要让大明的文化往全世界的方向传播,首先打造的就是整个亚洲版块。 就当今世界来说,教化,从来就不是温和的。 尤其是对于绝大多数的民族而言,凭什么去放弃自己的信仰,来学习大明的文化? 大明的教化,用嘴去传播吗? 真要有什么跑过去传教之类的,这可是会被人当成异教徒的。 就算是目前朱英正在筹备的洪荒神话,也只是想要打开一个突破口。 真正让别人的臣服并且选择归顺的,从来只有刀剑和大炮。 当他们说汉语,写汉字的时候,自然也就成了大明的子民。 “真想看到大孙主宰万国的那一天, 想必是会非常的精彩吧。” “这在历来的王朝中,将会是我大明拥有着最为辽阔的疆域,最为广袤的百姓。” 朱元章的眼神中带着一丝希冀。 他曾经也有着这样的梦想,不过后来慢慢的放弃了。 现在他在大孙的身上,看到了这样的希望。 按照现在的发展形势,于大孙的统治下,或许再过三十年,不,也许只是二十年的时间,就能真正的掌控更多的国家。 把他们变成现在云南一样的情况。 这是多么值得颂赞的丰功伟绩。 朱元章是真的很想很想,亲眼见到这么一天的到来。 “爷爷说什么呢,活到百岁那是最起码的,至少还有几十年的时间,定然是不会有任何问题的。” “现在孙儿已经专门用了大量的款项作为医学方面,主要就是在养生这块,目前已经有了很好的成果,所以爷爷不用想那些。” 朱英当即说道。 朱元章听闻,哈哈大笑起来。 “咱今年已经到了古稀之年,活到百岁那还有三十年,大明今年已经建国三十年,大孙是想让咱再当三十年的皇帝吗。” “等到那个时候,大孙都已经是过了天命之年了,这历来王朝,岂有听闻五十岁的太孙。” 朱英说道;“五十岁的太孙怎么啦,这是多好的事情,我就想爷爷一直陪着我。” “现在什么事情都有爷爷顶着,我才不想去当什么皇帝,做太孙自在多了,很多事情也要轻松简单些,没那么麻烦。” 朱元章无奈道:“自古以来,哪家的太子太孙不想着当皇帝,偏偏就出了你这么个备懒的。” 朱英反驳道:“别人是别人,我是我,反正当太孙挺好的,真希望就这么一直当下去。” 听着这话,朱元章苦笑的同时,也拿朱英没有办法。 他知道朱英说的这话可不是只是给自己讲好听的,而是心里头真是这么想的。 除了一些必要的接见,大孙甚至很是烦大臣无论什么事情都要过来汇报,更多的心思是放在练兵跟民生之上,真正的做到了放权大臣。 想到这里,朱元章不由的嘱咐两句:“现在大孙放权倒是没有出现什么问题,但官员这么多,难免会出现一些浑水摸鱼,搅乱民生之辈,也不能都不放在心上。” 朱英听话这话,便就顺势说道;“先前爷爷让百姓告御状,我觉得挺好的,所以打算往这方面发展一下。” 告御状被一些开明君主当作下情上达、建言立政的重要手段,且被视为一种防微杜渐、平息民怨的治国安邦之道。 但从各代王朝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