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演讲与离别(2 / 2)

有人收到家人的来信。”

几辆大卡车从我们身边驶过,利维亚的身子一颤,追着车跑过去。车辆停在街边一片空地前面,几个党卫军下车了,指挥着一些穿冲锋队制服的士兵维持秩序。有几张桌子也摆上了,文书们展开了登记薄。

陆续有人提着行李上车,有几个孩子嘻嘻哈哈,偷偷爬上了车,最小的那个看着只有三岁左右,但也被几个大的拉上了车,高兴得直跳。

“小约瑟!快下来!”利维亚冲那个三岁的孩子大喊。

“想去就让他一起去嘛。”一个党卫军就在我们旁边。他说话的语调很和气,甚至带着笑容。我打了个寒战。

年轻力壮的一个个上车了,孩子们陆续被家长喊下车,不到18岁的不需要转移。只有小约瑟还在上面,有个男人抱着他,把他递给利维亚,小约瑟哭喊着“不要!我要跟爸爸一起!”

孩子闹起来力气很大,上身扭动着不肯让爸爸抱,双腿乱蹬。利维亚个头矮小,原本就是高举双手勉强才够到他,现在却被孩子踢得无从下手。我比她高一些,正要帮她,一双大手伸过来,一只手掌张开,把孩子的两个小腿一并固定住,另一只手控制住孩子乱挥的一条胳膊,同时托着他的腋窝。阿尔伯特把小约瑟接过来,递给了利维亚。

鞋店老板又是夸张地谢了我们,然后叫着利维亚,指着地上不远处,“鞋、鞋、鞋!”

维利亚把孩子交给父亲,自己钻进人群把小约瑟踢掉的一只鞋子捡回来。

“你哥哥的那份汤还没喝完,一会你把它喝了,不要浪费。”店主叹着气说。

第一辆车出发了,第二辆也启动了。利维亚回了回头,一个青年在车上拼命跳起,向她挥着一顶鸭舌帽,叫她的名字。

“托曼!”利维亚跑上近前,“你怎么也在上面?你还没到18岁!”

“走开,该我了!”托曼用尽全力把面前的女人推走,她正跟车下面一个老妇人告别,他倾身到了栏杆边。“没关系。他们说我已经算成年了。不要怕,我到了车站就给你写信!他们说要坐火车!我爱你!不要忘了我,要等我呀!”开车动了。

人走了,雪地里只留下凌乱的车辙,满地的脚印。

一辆宣传车从街另一头开了过来,车上的大喇叭里,戈培尔的话清晰地传来:

“新一年将充满骄傲的胜利!”

“祝伟大的元首健康长寿,世界赞美他,我们爱他!”

“我们很少预言,但绝不做出虚假的预言!”

“托曼那小子你就别想了,”店主的声音夹杂在中间,“他这个人我不喜欢,我只说了他一回,他后来见我招乎都不打。”

回答的是一声低长的啜泣。

……

“我们走吧?”阿尔伯特说,“他们应该是去波兰的**聚集区,以后还可以联系到。”

一辆出租车来了,阿尔伯特让旁边有老人孩子的一家四口先上车。转头向我笑笑,气质干净,挺拔似雪松。

利维亚的啜泣声仍隐约可辨。

在车上,阿尔伯特安慰我,“战争会很快结束,那些人都会和亲人团聚的。再说,也许离开对他们也好,在这里各种政策限制,他们也很不自由。”

不会的。这只是刚开始,后来的事情像阿尔卑斯山顶的寒冰一样确定。聚集区里人口密度极大,开始还勉强为生,再后来就会被转移到集中营或灭绝营。

利维亚他们一无所知,阿尔伯特似乎也毫不知情。

我整个人像被冻住,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没有办法解释。阿尔伯特再度疑惑地看着我。

-=-=-=

*犹*人被勒令佩带大卫之星,是1941年9月1日以后,此处情节需要稍微提前。“重新安置”犹*人的活动,在1940年只是零星的,规模不大。

*戈培尔的演讲是在新年前夕,此处为情节需要移到了圣诞之前。且此次演讲原为广播演讲(没有现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