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牛被媳妇拧了一把,为了儿子也开口劝说:“娘,我听说江南的书院不比咱镇上的学堂,一个月束脩就得好几两银子。” “咱家到了南边,就算能落户入籍,也得缓上三五年才吃上饱饭。” 杨智明按捺住心急,摆出为人考虑的姿态:“伯母,不是小辈想插话,天禄和文韬都到考童生的年纪,学业万万耽误不得啊。” 程家一帮大字不识几个的泥腿子,到时候入学堂、笔墨纸砚书的花销,还不是要托付给他这个秀才儿子。 手里要有个一二百两,得是什么神仙日子。 程老太对孙子读书这件事看得极重,难得露出犹豫之色。 “伯母,我就是因家贫无法去府试,才错过更进一步的机会。”杨智明不遗余力地继续游说。 “院试三年一次,有时候晚一年考童生,就得再等三年。” “科考次次不同,慢一步就是蹉跎一辈子。” 程文韬跟着表决心:“奶奶,孙儿一定会金榜题名,光宗耀祖。” 又来了。 程小棠无语地挠挠耳朵,一路上她已经听程文韬说过几十回要考功名出人头地,不是为了偷懒就是要吃要喝。 不过听萧爷爷闲聊,如今读书人地位的确很高,甚至比同品阶武将要厉害得多。 果然,程老太动摇了:“老二,老四,你们说呢?” 兄弟四个没分家,以往家里赚的钱都是放到公中,由程老太统一分配花销。 眼下只有大房和三房的儿子要花钱念书,要拿水换银子,自然得问下另外两房的意见。 程二牛毫不犹豫:“都听娘的。” 程铁牛斜睨了杨智明一眼:“换吧,不能耽误我大侄子们念书。” “那就舀水。”程老太下定决心,“老大手稳,你来。” 大不了渴死她这把老骨头,再苦不能耽误孙子。 另一边,村长也有了决策,严肃道:“你们几家的存水,我都看过了。” “一起凑凑,运气好还能硬熬过去。” “谁家硬要拿命搏也行,离开队伍单走,从此与榆林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