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氏族学以启蒙为主,因此入学考核也很简单。 第一道题,只用写出自己的大名。 写不出来,先回家端正好学习的态度,明年再来。 第二道题,是自我介绍。 大致就是籍贯,年岁以及识字读书的情况。 第三道题,则是背或写一段文章。 要求也不高,《千字文》、《三字经》、《论语》皆可。 考完这三道题,基本就可以看出新入学的孩子们的水平和学习态度。 有孩子来之前练得好好的,一拿到笔手就开始抖个不停,一问话就语无伦次,别说背书,连自己几岁都说不清。 程大牛看得唏嘘不已。 果然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比起那些扭扭捏捏拉着爹娘的手不肯上前,什么话都不敢回的孩子,自家小儿子莽就莽点吧。 不过还是闺女最给他长脸,背着小手,眼里写着自信两个大字。 轮到程家时,程文韬微扬着下巴,站到了最前面。 他好歹也是从小跟着外祖父启蒙的,这些简单的问题,对他而言不过是小菜一碟。 夫子们的态度也很平淡,只让他先去学堂再进一步安排。 毕竟以程文韬十三岁的年纪,又是秀才的外孙,会背一些《论语》和《诗经》也是理所当然之事。 而程三莲由于紧张过度,自我介绍时就磕磕巴巴,背书更是一句都想不来。幸好名字写得很顺畅,得以进到最基础的丁班。 她擦了把额头冒出的虚汗,已经顾不上惦记去甲班与胡小公子相会,只希望程天寿和傻妞也出丑。 然而事与愿违,程天寿今日凭借好心态,超常发挥。 除了名字写得歪歪扭扭,《千字文》背得极为顺畅,还能蹦出几句《论语》。 程小棠就更不用说了,她早就发现中间那位白老夫子时不时会投来打量的视线,应当不只是惊讶于年纪小。 落落大方,条理清晰,背书识字比十来岁的大孩子都强。 旁边的人看着才三四岁大的小女娃,居然表现得这般好,再看自家还哭唧唧想逃的孩子,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白老夫子考核得很满意,突然问道:“除了读书习字,可学过算术?” “学过一些。”程小棠乖巧软糯道。 兴致颇高的白夫子,立即出了几道算式题,报出几个简单的数字,让程小棠来算。 这种百以内的加减,程小棠就算想藏拙,也没什么意义。 干脆就心算出来了。 “不错,先去学堂里休息一下。” 白老夫子笑意愈发明显,招来一个少年,“胡敬,先带两位新同窗进去。” “谢谢夫子,谢谢胡大哥。”程小棠恭敬地行礼。 “白夫子,您老要看的就是这位程家小娘子?”左边的中年夫子笑问道。 这笑容满面的模样,可是许久没见过了。 白老夫子点点头,“确实是个好苗子,玉雪可爱的模样也讨喜。” “可惜了。”另一个夫子则遗憾地摇摇头。 偏偏是个女娃。 白老夫子脸上的笑容变淡,却是有些可惜。 程小棠的家里情况,他早就从胡里正那里知道了,这些天一直期待着见上一面。 家里大人都是种田的,还从出生起就在逃荒,居然能被教得这么好。 程大牛听着众人夸奖一双儿女的话,极力压抑住想要炫耀的心情。来的时候媳妇交代过,绝不能在夫子面前留下轻狂的坏印象。 孩子们考核表现这么好,不能在他这边扣分。 程小棠被带到学堂的大堂,里面都是过了基本考核的孩子。 “棠宝,以后这么多人一起读书,好热闹啊。”程天寿早就等着妹妹了,带着她坐到了众人避开的中间。 程小棠拖着下巴打了个哈欠,“应该还会再分班叭。” 兄妹二人见其他人都很拘谨地坐着,也不好再说小话,老实地等安排。 程三莲一进来就着急地四处张望,没看到心心念念的胡小公子,反而被当成没见过市面的乡下土妞。 气得她差点就要冲上去,挠花那人的丑脸。 “别闹。”程文韬感觉自己被冷落,心情极差,不耐烦地呵斥道,“让你好好背书不肯背,还想被人看笑话吗?” 程三莲委屈不已,却不敢反驳什么。 从小就是这样,只有程文韬训斥她的份,她只能听着,否则就会被娘责罚。 胡里正早早就派人盯着学堂的报名处,得知程大牛是带着两男两女四个孩子一起来的,心中颇为动容。 他管理武泰镇这么多年,远比流水的县令更了解治下的乡亲们。 一个月三百文的束脩,是胡里正跟族老们商议多次后,定下来的最适宜价格。 门槛不高不低,既保证办学的花销不至于给族里带来太大压力,还能控制住每年新进的学生数量,省得夫子们教不过来。 在武泰镇,五两银子足以置办一份像样的聘礼,迎娶一个周正贤惠的妻子。 舍得花这笔钱的人家,要么是有家底,要么是有见识。 总归,都不是会给学堂惹麻烦的人家。 当然,若是有天资出众的孩子,他们也会主动资助,结个善缘。 比如能考到甲班,不仅不用交束脩,每月还能领一百文钱,补贴笔墨上的花销。 老程家这样的情况,胡里正原以为会是最聪慧的程天禄带着程小棠一起来,没想到低估了他们的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