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王殿下,您打下四川之后,户部就安排原先收拢的流民,分配到四川。 他们能在四川分配到属于自己的土地。 农场的青年,全部赶去四川,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 现在留在农场的人,都是失去家人的老年百姓。 他们在农场里,干些力所能及的活计。 现在收割,他们用机器还能完成。 等到春耕的时候,劳动力就会短缺。 我已经向上面打报告,我估计秦王殿下还没有看到。 和我们一样的农场,还有很多。” 苏河点点头,表示他记下了这个事。 “这事儿我先记下,会安排人员到农场,你们快去收割水稻,别耽搁粮食入库!” 苏河准备把一些归化的土人,优先安排到农场中,让他们彻底归化。 让他们和农场中的汉人通婚,通过华夏文明强大的融合力,把他们融合成汉人。 王壮听到秦王殿下的吩咐,立刻带领汉中农场的百姓,赶着牛车下田收割水稻。 水稻田现在没有完全干透,牛蹄子踩在水稻田中,陷入淤泥里。 老黄牛作为耕牛,早已经适应这种情况,它在水稻田快速的行进着。 老黄牛拖着收割机,快速收割着稻田的水稻。 赶着牛的老年人,看到收割机刀片有些高。 他拽停大黄牛,调整收割机器刀片的高度。 “架。” 他一抖缰绳,老黄牛继续在稻田中移动。 水稻收割机锋利的刀片,轻易割断了水稻秸秆。 它们经过水稻收割机的梳理,整齐的倒在收割机的两边。 后方有农场的农民,开始把倒下的水稻捆扎起来。 搬运到后方的牛车上,拉到农场晒谷场,那里有脱粒机对水稻进行脱粒。 张右枫看着收割机收割水稻的场景,震惊道: “现在收割水稻,竟然变得这么容易。 这些老年人可以使用机器,轻松收割水稻。 那百姓家里的农妇,他们也能使用收割机,进行水稻收割。 这样一来,剩余的青壮,就能投入到更多的重体力工作。” 钱富文站在张右枫旁边,听到他的话,道: “现在还不行,收割机的价格太高,牛的价格也很高。 普通百姓根本用不起收割机,他们依然选择用艰苦的劳动,用镰刀收割自家的田地。 但现在也有些富农,购买收割机,其他人可以租用他的服务。 很多人用一笔不多的钱,让富农帮忙收割田地。” 苏河听到他们两人的谈话,道: “钱爱卿说的对,现在收割机成本太高,效率也有些低。 百姓们收割田地,还是以人力为主。 百姓传统思想认为自己的劳动不值钱,让他们出钱购买收割机服务,略有积蓄的人家也舍不得。 现在不想自己下田用镰刀收割,雇用收割机帮忙。 主要是村中做小生意的富户和之前的士绅。” 苏河说出各地调查上来的报告。 现在收割机,在百姓之中使用率很低。 别说是现在这种简单的收割机。 哪怕后世自动化程度极高的收割机。 华夏大地农民收入普遍提高时,机械收割价格又很低,农民这才选择使用收割机。 乡村中使用最广泛的机器是脱谷机和碾米机。 人力脱谷的效率太低,脱谷还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 不趁着天气好,完成脱谷工作,对粮食进行晾晒,粮食很容易发霉。 春米太过劳累,效率也极低。 村民们宁可用这个时间出去打工,他们也绝不会自己春米。 他们把水稻和小麦交给乡里的小型碾米厂,十几分钟就能加工完。 苏河带着文武官员,观看一会儿水稻的机械收割。 他对众人说道:“我们去前方小麦田,看一看冬小麦种植。” 苏河说完,他先登上马车,前往冬小麦种植基地。 其他官员也登上马车,跟着苏河的马车走。 文武官员非常多,他们按照职位和等级,几个人乘坐一辆马车。 田文恒坐在一辆宽阔的马车中,他周围的十几个人,都是六部尚书或是侍郎。 卫生部尚书是王后娘娘,今天没有来,其他尚书和侍郎都在这里。 他冲着众人抱了抱拳,询问道:“在下才疏学浅,不懂冬小麦是什么? 在座的各位,有没有人知道,冬小麦是哪种作物。 我活了三十多年,还从来没有听说,有小麦能在冬天种植。 冬小麦应该不是冬天的小麦。 我听说红薯就产自东方一个叫做美洲的地方。 冬小麦是不是也是一个产自东方,它是东方的小麦,简称东小麦。” 户部尚书张德志认可这个分析:“我觉得田侍郎说的对,小麦不可能冬天种植。 这应该是东方的小麦,不知道这种东小麦产量怎么样。 如果它们真的能达到红薯的产量,那真是天下万民的幸运。” 他们作为秦王府的高官,知道如果有高产品种的小麦,这意味着什么? 秦王府推翻大明朝,将会变得毫无困难。 苏河的马车在前方行驶,车上有王仲策、苏五牛、李凤鸣、文景明等文武高官。 王仲策上车之后一直在想冬小麦。 他向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