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沉默片刻,依然有些犹豫的说道:“拥立储君,确实是我们迎来转机的机遇。 我现在有些疑虑,郑王写给陛下的信,必然会高度保密。 这封信的内容,为什么会传遍全国。 我害怕这是一个巨大的阴谋,有人要利用这个阴谋,把我们一网打尽。” 李志升百思不得其解,皇宫电报局的成员,那都是皇帝苏河的心腹。 郑王写的信,怎么可能轻易就泄露出来。 这会不会是皇帝苏河的手段,想要引君入瓮,把他们一网打尽。 以皇帝苏河的掌控力,皇宫电报局不可能有叛徒。 皇宫电报局都脱离掌控,他们有能力传出信件,就敢通过电报胡乱下发圣旨。 李志升知道这种情况,在大华帝国鼎盛时期,根本就不可能发生。 工部尚书金银花,他一直在思考这件事。 他听到李志升的担忧,分析道:“我认为消息,不是从皇宫电报局中传出来。 皇宫电报局的重要性,大家都明白。 他们有人不遵守旨意,那比那比通政司失控还危险。 我认为不会发生这种情况,信息传递的速度,也左证了我的推测。 真从皇宫电报局传出来的信息,流传速度不可能这么快,传播的内容也没有发生变化。 圣上的心思细腻,他也不会故意让皇宫电报局泄露口风。 皇宫电报局口风都不严,皇宫之中又哪有秘密可言。 圣上这么做,会引起文武百官胡乱猜测,对朝居没有好处。 我认为郑王的信件泄密,这与郑王有关。 你们想想,谁最想要这封信在京城扩散,又能轻易办到这件事。” 官员们听到工部尚书金银花的分析,他们都陷入沉思。 户部左侍郎马冯杩惊喜的说道:“泄露消息的人,肯定是郑王王仲策。 苏蜀皇子年纪最大,他还是嫡长子。 一旦朝堂之中,有官员推动立储,苏蜀皇子是最佳的人员。 郑王王仲策又远赴海外,哪怕是这件事曝光。 陛下也不会大动干戈。” 马冯杩话音一出,所有文官都明白这件事的前因后果。 他们认为推动立储这件事,最大的风险已经消失。 李志升也认可金银花等人的分析。 这件事出自皇帝苏河的手笔,可能性极低。 这件事也与皇帝苏河,平时行事的做法大相径庭。 李志升语气坚定的说道:“下次大朝会,我们联合起来,请求皇帝立储,为了国家的稳定,是时候立太子了。 咱们现在讨论最重要的事情,要立哪个皇子为储君。” 马冯杩听到李志升要讨论这个问题,他立刻激动起来,高声说道: “这个问题我们还用讨论吗?咱们作为旧儒派,必须要拥立苏蜀皇子。 他身为嫡长子,符合儒家传统。 咱们必须要联合起来,让皇帝立嫡长子为储君,并形成制度传承下去。” 旧儒派的其他官员,他们立刻支持马冯杩的意见。 儒家理学在明朝发展到最巅峰,他们一直坚持立嫡长子为储君。 哪怕是大明皇帝万历,想要立宠爱的儿子福王为太子,都被当时的百官挡了回去。 李志升早就知道,会是这种结果。 他立刻与众人商量,大朝会时,他们应该怎么做,力求把事情做得圆满。 ……………………………… 首相魏时鸣府上,汇集了很多人。 他们大部分人,都代表着新兴工商业资本的利益,被外人称为工业派。 他们在大华王朝中,那是足以和传统官员相抗衡的一股势力。 魏时鸣铁匠出身,他能爬到首相的位置,就能看出来这股势力的强大。 工部右侍郎王大钢,这名矿工出身的官员,用他那粗犷的声音,大声问道:“老魏,王仲策写的信,京城都传遍了。 很多势力都在暗中串联,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想法。 你拿个主意,咱们应该怎么办?” 魏时鸣看到众人期待又紧张的眼神。 他语气严厉的说道:“我们不掺和这件事。 我们现在的情况,对于这种敏感的事情,尽量不要出头。 哪位皇子登基,他都无法忽视,每年几千万两银币的商税。 我们这些会搞工业的官员,在任何时期都不会淘汰。 现在陛下的想法,根本没有流露。 这个时候表现太突出,一旦压错皇子,下场肯定会极为凄惨。 大家多读读史书,就能看到这件事,可能遇到的风险。” 首相魏时鸣可不想参与这件事。 他看到有人跃跃欲试的神情,认为这些人不成熟。 他们稳健发展下去,势力会逐渐壮大,成为影响大华帝国国策的一群人。 一旦认不清自己的定位,想要参与立储这件事。 那就是看不清自己,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真以为现在的情况与大明后期一样,皇帝的权力削减到极低。 哪怕是在大明朝早期,洪武皇帝朱元章想立谁为太子,都不需要询问文官的意见。 更何况皇帝苏河,根本不会被宗族礼法所束缚,他的想法也更加的天马行空。 魏时鸣了解皇帝苏河,他认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