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308 章(3 / 5)

r>
农家人纷纷大声笑着附和,用开玩笑的口问和沈爱国说话。

因这些话像平时开玩笑时说的,沈爱国不管怎么生气,也没有办法撒气,只得强忍着。

萧遥全程没有说话,等到此事尘埃落定,才跟着萧博回去。

在路上,她想,看来农庆祝真的很有心,那么接下来,沈爱国应该没空找她和萧博的茬了。

事实的确如此,沈爱国看出农庆祝的狼子野心,一门|心|思和农庆祝斗了起来,没空再管萧遥和萧博了。

然而农庆祝既然有心,自然也是有准备的,人脉和手上的东西,和沈爱国不相上下,厮杀激烈。

萧姓和农姓已经联手了,在人数上,远不是沈姓人家相比的。

沈姓马上去拉拢其他姓氏。

然而沈爱国对上善于逢迎,说话谄媚,对下却不是这样,颇有官腔,又三番四次为难萧遥和萧博两个,许多人都看不过眼,因此还是倒向了农姓。

沈爱国迫于压力,不得不做出一派和善的样子,在平日给记工分时,特别大方,还上下折腾,想搞点活动犒劳大家。

大人识字的不算多,于是沈爱国动员大家,让家里的孩子出来参加比赛,若赢了有奖,8岁-13岁的,都可以参加。

他这是在搞关系,希望大家玩得高兴,族里孩子拿到奖品之后,转而支持他。

另外,如果整个活动搞得好,他往上报上去,得个文化之乡的称呼,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为了保住职位,沈爱国豁出去了,很快联合其他干部商量出竞赛小项目,就往上报,让上面的领导知道他带领下的生产队,各方面整整有条,连农民子弟学生都特别出色。

公社领导一看,这个可以搞起来啊,一声令下,干脆全公社一起搞,还将所有项目上报。

市领导看了,也觉得有那么几分意思,这可是真正的工人、农民家的孩子参加的小竞赛呢,不仅不会犯忌讳,或许还合了上头的心思,于是写了批示,各公社决出胜负之后,统一到市里来参加最后的决赛,赢了有奖品的。

为了让孩子们踊跃参加,市领导还大手笔地设了几样奖品:一等奖一辆凤凰自行车,二等奖一支钢笔,三等奖一双回力牌球鞋!

奖品被传到各公社,各公社的大人和孩子都被刺激得疯了似的。

大人马上抽着鞭子要求家里孩子好好学习,并把过去所有的书全部拿出来,督促孩子好好努力,一定要拿到一等奖。

凤凰牌自行车啊,那可是有钱都买不到的好货!

孩子们对自行车向往不那么深,反而更喜欢钢笔或者回力牌球鞋,因为穿上倍儿有面子。

沈爱国看到连市里都支持,顿时欣喜若狂,马上竭尽全力忙碌起来——上面的领导如此看重他,他一定要好好表现!

不过,他也是有私心的,通过手段,拿到了考究的题目,让自己疼爱的侄子提前背好。

虽然不知道能不能进最终的决赛,可前面的赛程,一定得赢,还要赢得漂亮!

萧遥和萧博也为奖品心动了。

萧博瞄准了那双回力鞋,因为萧遥的鞋子已经很破了,脚趾头都有些露出来了,冬天的时候就他加了几层布,不仅难看,也不见得保暖,早该换了,只是家里没有钱,只能拼命缝布上去。

萧遥野心更大,她希望能拿到一等奖的凤凰牌自行车,有了自行车,萧博就不用每天跑步回家了,他可以骑着自行车回来。

兄妹俩燃起了从未有过的战意,马上将以前学过的书翻出来重温,而且就是学校没教的,他们也看——省吃俭用从街上买回来的连环画、家里仅有的藏书、报纸,还有陈林和林剪秋两人带的书,兄妹俩一旦有空,马上就低头读书背诵。

陈林和林剪秋见两人英语学得好,不想他们浪费了,就要求每天还是抽一个小时背英语。

对此,萧遥和萧博都没有异议。

反正不管什么,多学肯定是有好处的。

一个月后,大队率先开赛。

沈爱国意气风发,因为上面褒奖了他,所以农庆祝收敛了许多,他觉得,大队长还是属于自己的,农庆祝根本动摇不了。

当然,他也胸有成足,因为侄子已经将答案背熟了,这次的竞赛,绝对是自家侄子赢得第一名!

为了光明正大地给自家侄子拨拉东西,他也精心设了奖品,而且一等奖还是他精挑细选出来的。

一等奖是20斤大米+20斤番薯,二等奖10斤大米+10斤番薯,三等奖只有5斤大米+五斤番薯。

对农村来说,这些奖品很实惠。

开赛那天,生产队成绩好点的孩子都来了,不怎么好的也被家长赶鸭子上架来了。

萧姓的,除了萧遥和萧博,还有两个堂兄和一个堂姐也参加。

第一轮上场,考究的是默写。

按规定,谁默写得多,谁就胜出。

沈爱国笃定自己侄子一定能得第一名,因此说道:“为了避免作弊,也为了让大家看清楚,所以孩子们直接在墙上的小黑板上写字,写完马上下来,到时我们上台检查。”

大家马上同意,他们也担心沈爱国利用职权作弊呢,这样做的话,大家放心许多。

萧遥想到凤凰牌自行车,萧博想到回力球鞋,都斗志十足。

两人和其他学生上场,在大队放粮食的房子墙上隔了一米距离站好。

全生产队的大人小孩全都在,将生产队放粮食的房子团团围住,这么一来,根本没有作弊的可能。

开始默写了,由一名小学老师进行读要默写的字词。

四周的围观群众窃窃私语:“这不难,我早想到有这一项,让我家孩子提前练过的!”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