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618 章(3 / 5)

/br>
大王子麾下谨慎的那些将领担心大王子轻敌,根本没关城门,而是派了一支军队等着,时刻准备回援。

此时听到大王子死了,这支兵马,一时不知该回城还是出城跟大兴朝的士兵对战。

因为命令没有马上下达,士兵们莫衷一是,便有些乱了起来。

萧遥翻身回到马上,遥遥看见城门口围了许多看起来有些乱的海原国士兵,马上发起全军进攻的命令。

不止海原国,就是大兴朝关注这一战的人,都以为朱石城起码能支撑过十天半个月的。

可万万没想到,朱石城不仅支撑不到十天半个月,他们连一天都没有支撑过,就被萧将军领兵攻陷了。

海原国大王子轻敌、有勇无谋自然是一个重要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大王子麾下的将领和士兵,根本就是一团散沙,谁也不服谁,有人想打,有人想退,打的人支撑不住,让退的那些人不得不上前支援,最终一批接一批被歼灭了。

萧遥攻陷朱石城的消息传回大兴朝,被皇帝罚跪了大半天的王丞相和许尚书等人,喉咙一甜,差点吐出血来。

皇帝则龙颜大悦,越发露出作为天子的威仪来,即使对上王丞相和许尚书,也不似过去那般被喷得只能闭嘴忍气吞声了。

太子十分高兴,跟幕僚聊过之后,知道自己前程大好,不由得心旷神怡,特地去太子妃房中陪太子妃,以示自己对将军府和萧将军的尊重。

他此时,不免庆幸当初没有当真分太子妃的权柄。

这女人不聪明,也不算什么大美人,可是运气好啊,有个萧将军那样的姐姐。

冲着这点,他就能给她尊崇。

萧遥攻下朱石城半个月时,得到在海原国的细作传来的消息——海布多派大军偷袭日西城,并打算绕后夹击她率领的军队。

知道消息,萧遥马上做好部署。

而此时,太子妃临盆,生下一个儿子。

太子顿时大喜,马上将这个好消息告诉皇帝以及将军府。

皇帝也是龙颜大悦,当即就封这个孩子为太孙。

许尚书等得知这消息,越发感觉到,萧遥此人不得不除。

两日后,萧遥率军出现在海原国前往日西城的半路上,对上了准备突袭日西城的海原国军队。

这支由海原国二王子带领的军队看到萧遥领着大军出现,都惊呆了——此处距离朱石城并不近,他们又是暗中行事的,萧遥她怎么知道他们的计策,又一路急行军赶过来的?

还没等二王子想明白是怎么回事,他率领的大军便被萧遥埋伏的军队给打了个落花流水,除了少部分溃逃的,其他的全部被歼灭。

二王子拍马疾跑,只恨胯|下的骏马只有四条腿,跑得不够快。

萧遥对杀海原国的普通士兵没多少执念,而是遇到抵抗便杀了,可是对海甫哲的兄弟,却是杀意十足的,因此特地拍马追上去杀二王子。

她骑的是在北戎那片肥沃的草原上特地驯的骏马,异常神骏,不一会儿就追上海原国二王子了,再用上轻功,直接将二王子踹下马,继而上前就是一刀。

鲜血飞溅,海原国二王子的人头瞬间滚滚落地。

海布多接到二王子战败,全军覆没的消息,什么宏图大志都没了,只有深入骨髓的恐惧。

有那么一刹那,他觉得下一刻,萧遥便会打到海原国的都城,像灭了北戎那样灭掉海原国!

海布多被吓破了胆,没有称王称霸攻打大兴朝的心思,马上召集群臣商议割城求和,并且让潜伏在大兴朝京师的细作砸黄金游说大兴朝的高官,让他们同意议和。

大兴朝皇帝和百官得知萧遥不仅攻下朱石城,还将海原国二王子带领的大军全部歼灭,都惊呆了。

更让他们吃惊的还在后头!

海原国主动割城求和!

海原国求和的条件是——割让三座城池,永世向大兴朝俯首称臣,每年向大兴朝纳三十万两白银以及送2万张皮草!

皇帝和百官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们入朝以来,国力并不强盛,北边和南边以及沿海一带经常被骚扰,北边由于有将军府的人驻守,压力不算大,可因为没有骏马追不上所以无法歼灭北戎军,每年只能守,可憋屈了。

有时除了应对北戎,还得担心海原国,简直没有一天舒心日子,他们以为,自己当朝大概就这样了。

结果,萧遥灭了北戎国!

他们觉得,自己在朝期间国力能扭转成这样,绝对是祖上冒青烟了。

没想到,萧遥又给了他们一个惊雷。

接连攻下海原国两座城,歼灭海原国超过一半的军队,让海原国吓破了胆,屈辱割城求和!

他们就是做梦,都没想过大兴朝能这样高光啊!

朝廷百官得知海原国求和的条件,很快分成了两派。

主战派认为,海原国付出那么大的代价求和,显然是知道打不过,既然这样,不如让萧遥继续打,看能不能灭掉海原国。

主和派则认为,连年以来,各地皆有灾情,许多老百姓受灾,流离失所,朝中若有钱,不如留下赈灾,或者免赋税,让百姓过好日子,而不是将钱都投入到战争中。

主和派还有一些所谓的君子,认为海原国一贯与大兴朝交好,从未冒犯过大兴朝,大兴朝却主动进攻海原国,未免失于仁义,传到后世,怕是要被取笑。

又有那些收了海原国钱的官员大义凛然地劝,说萧将军如今能连下海原国两座城,是因为海原国仓促应战,若海原国准备好了,并以举国之力抵抗,萧遥未必再有建树,倒不如收下三座城池以及每年三十万两白银充盈国库。

这话颇有道理,一些官员被劝服了,站到了议和派那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