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事?耽误这么久?遇到贼了?崴着脚了?还是迷了路?还是......”
他一股脑报出来一大堆有的没的可能性,就是外边的说书先生想的也没他“周到”。
“别瞎猜了,不告诉你就是不告诉你。”说完,就去用膳了。
“诶夫人,你不告诉我我问兰萝去!”
“呵,你问她也问不出什么,连她都不知道呢!”
今日的饭桌上仍然有荔枝桑葚凉汤,不过林幺初是不敢再喝了,而且,她也不许景南浔喝,还叫来了厨子,吩咐他以后不必再做这道甜品。
厨子来的惴惴不安,弯着腰都不敢看着两位主公。
“王妃,是哪做的不好,不合您胃口吗?”
“不是做的不好,是荔枝和桑葚切莫放在一处配菜。不是怪你的意思,是要你以后做菜也该注意这方面的禁忌,不然会误事的。”她细心地与厨子说着原委,以免他误以为是自己厨艺不够好呢。
厨子大喘一口气,恭恭敬敬把话记在了心里,屈身退下了。
不止是厨子,景南浔也把这话听了进去。
“夫人懂得真多。”
“我也是会医术的,多多少少懂一点。”
“那你昨日为何用了那么多?”
“我今天刚学的,不行吗?”
“行。”
林幺初一看就有事瞒着他,一用完膳,他就翻出来一本《食忌杂说》来看,果真找到了其中原委。
他推测,今天上午的事必定和这道甜品有关了。
---[皇宫]---
上次沈昭情忌日,林括入宫商议公主和亲一事,虽然双方都已达成一致,但丞相坚决不同意,加之张贵妃爱女心切,公主又以死相逼,所以现在最主要的,就是做几人的思想工作。
那么,这个重担落在谁头上了呢?
王皇后和太子殿下。
王皇后一向沉稳大气,一国之母当之无愧,为人又有耐心善于与人交涉,尤与张贵妃情同亲姐妹,多年的交情,对对方也非常熟悉,最适宜做张贵妃的调解人。
而太子呢,与安庆公主差四岁,自小一起长大,手足情深。
平常太子承罄即便做的事再荒唐,对他这个妹妹,还是极好的。而公主呢,虽然有些架子,爱耍主子气,看人高一头,有时候有些无理取闹,但很听她这个皇兄的话。
反正,这样再合适不过了。
那么,丞相那边呢?
皇帝本有意让林括与他碰碰,但他态度坚决,无可动摇。不是皇帝自己没本事治他,是他不想与丞相关系闹这么僵。
历代与丞相势同水火的人君,要么落得个暴虐无道的罪名,要么也就是个碌碌无为之辈,皇帝做的有名无实,任由丞相宰割。
张玉汝侍奉武显帝二十八年,在朝中有极大威望。当然,他也不是起点就这么高的。从地方刺史做起,一步步爬升,终到了一日,武显帝出巡挖到了他这么个好苗子,带回宫,仅仅做了六年御史大夫,就升为丞相。
莫说当今圣上赞叹他的政治才华,就是武显帝在位的时候,也曾给他过极高的评价:
丞相动,江山摇。
这句话到现在还应验吗?应验的。
朝中大臣们早以丞相为旗杆靠齐了。
那林括又是如何能与丞相抗衡的呢?
武显帝在位时,以武治国,末年所收复的八百里失地,有半数有林括的功劳,包括前朝的几位镇国大将,基本上都是林括亲手培养出来的。这里,就不得不提一提景宏德了。
景宏德与林括现在是挚友,是亲家,以前可不是。
那时候林括不过十七岁,也就林幺初这么大的年纪,被林仲送进了禁军队伍为国效力。景宏德晚一年进去,也就是他二十一岁的时候,在军营里结识了他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对手”——林括。
两个人最大的乐趣,就是每天比试切磋,定要分出个胜负。
后来几年,是大堼战事频繁的几年。匈奴入侵,敕河那块危在旦夕,很快派了十万精锐三师出战,那时候,林括和景宏德不过还是两个稍有能耐的卒长。
也就是那次,两人一战成名。
敕河不是什么军事要地,近些年也从未有过兵变起义,所以朝廷派出十万士兵应该绰绰有余。
但实际是,远远轻敌了。
交战第一天,三名主将被打得节节败退,大将军被敌方首领砍断了右臂,血淋淋的断臂躺在腥红的赤土上,好像无奈地表述着我师的软弱无能。
将要被取了首级时,林括冲破重围单枪匹马杀入敌群,从敌方首领手中救下我方将军,还能从容地刺了敌方首领一剑。
然后景宏德后来一步带着剩下的将士冲了上去,打了敌军个措手不及,士气大增,一举拿下对面首级,平定了敕河。
这一仗,只打了三个时辰,就打出个石破天惊,现出两匹黑马。
只不过后来那名断了臂的大将军还是伤重身故。大堼竟然在敕河这块小地方损失了一员大将。
一时二人名声大噪,战场上的骁勇传遍京城,霎时成了多少女娘子的梦中情郎。
本来是共生死的兄弟,后来怎么就疏远,甚至反目成仇了?
源自一场误会。
那日两人凯旋,史官宣读两人战绩说了一炷香时间,到最后,皇帝问他们要什么赏赐,两人推来让去,都谦恭地说自己的功劳不如对方,这一仗能打赢多亏了对方的功劳,谁也不要赏赐。事实上心里谁也不服谁。
所以封赏一事,也就没个定数。
但是后来又定了:林括接替大将军的位置,升为大堼新任大将军,景宏德为卫将军。
这可差了不是一点半点。大将军有统兵权,骠骑将军在其之下掌有调兵权,接下来才是车骑将军,而卫将军,还要在车骑将军之下,与大将军相比,自然是差了不少。
自然是不公平的。
再后来,有人在景宏德耳旁煽风点火,说是林括背地里向皇帝邀功,把功劳全归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