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下”一开始觉得这项任命风险不大,还没他成名之战看起来那么艰险。毕竟东北战区怎么说也是发育成熟的游击区,有良好的统治基础和现成的领地蚁口,不像[大桑城]之战完全是从零开始,在敌对势力眼皮底下挖洞。 但是到任之后,经过他一番了解,才发现骤然身居高位,可不是英明神武的神使王发给他的“福利”,这个副督并不好当,游击区也就是一副看起来还光鲜的半烂摊子。 确实前任指挥官给他留下了不错的统治基础,根据副手的报告,不算无法管辖的核神圣地,游击区也有67座巢穴20多万蚁口,这样的领地和蚁口规模大有可为。 但是,各个巢穴的经济基础却参差不齐,大部分巢穴是旧铺道蚁帝国势力建立的,延续了旧铺道蚁帝国的经济体系,以比较原始的农牧业为主,还非常依赖采集狩猎的补充。蚁联国不是没想过向这里推广高效的农业模式,但是谷物种植和野外放牧都需要比较安稳的环境,游击区里毁灭者横冲直撞,各地都屡屡过兵,因此地表的农牧业难以发展,也就是巢穴内可行的荧光菌种植、黄粉虫和蝇蛆养殖业得到了推广。 农牧业发展受阻,带来的后果就是粮食产出不足,前任在时还可以依赖本土的空运补给,供养了超过本地承载的蚁口和军队。但随着北方战线吃紧,能够配给本战区的空运力量被大幅削减,外来粮食补充目前只是聊胜于无。甚至导致前任意外丧命的游击队向毁灭者发起的大规模主动出击,也未免没有主动削减蚁口的意图。 此外,本地区的工矿业基本为零,只有少数由大头蚁移民建立的偏远巢穴里,有小规模的工坊,可以承担一些金属武器装备的维修和简易装配任务,本地区没有铁矿铜矿,也就没有金属加工产业,所需的不多的铁和铜都靠飞行运输补充,武器装备也完全依赖本土补充。 没有充足的粮食,无法自给自足金属兵器和火炮,“树下”想要扩军养民就无以为继。他视察了一下现有的部队,除了自己作为副督直接统帅的一个精锐军团有充足的火器和金属兵甲之外,其他游击队只得到了极少的武器补充,总体的装备水平还达不到旧铺道蚁帝国时期的平均水准,甚至比一些土著部落强不了太多。 而现今“树下”面临的外部局势却非常恶劣,因为北方战场战事的白热化,毁灭者大量涌入本地区,试图巩固后方,并由此增援北方主战场。即便是当初被惊动的包围核神圣地的那群毁灭者已经收兵返回,游击区内也有多达5万只毁灭者,在大举扫荡游击区的巢穴和军民。 虽然按照朱爵的指导思想,游击区的巢穴大多建的非常偏僻隐蔽,那些明显的巢穴早已不复存在,蚂蚁们也习惯了注意不聚成大群引来雷达毁灭者的窥视,并在日常生活中小心翼翼的抹除信息素的痕迹,但依然不时有巢穴被发现摧毁的消息传来。越来越频繁的扫荡,也让游击区的采集狩猎大受影响,本就薄弱的经济基础雪上加霜。 除了毁灭者,那些不肯归顺的旧铺道蚁帝国势力也同样危险,无论这些旧势力是只有一个巢穴,还是结成了多达几十个巢穴十万蚁口的大公领,无论这些旧势力是由一个实权贵族独裁还是组成了长老会议实行“民主”,他们都同样的拒绝承认那些向蚁联国臣服的贵族的合法性和代表性,坚称自己才是旧铺道蚁帝国的合法继任者。因为继承权的关系,这些旧势力反而视蚁联国和神使王军团为头号敌蚁、屡屡进犯挑衅,对毁灭者却是能躲就躲,能苟就苟。 所以东北战区不得不在应付毁灭者的同时,还要应对旧势力的挑战。前任副督曾调集重兵,击败了几个最桀骜的旧势力,大大扩张了领地和蚁口,也压制了对方的气焰,甚至一度和几个旧势力达成合议,共同对付毁灭者。 但现在前任副督蚁死政消,那些旧势力卷土重来,不再遵守合议,把开始收缩的游击区视为可以撕咬的猎物。而如今由于毁灭者极大的阻隔了交通,很多游击区巢穴被孤立了起来,彼此间调动支援不易,因而在不少战线上目前游击队对上旧势力只能居于守势,局面逐渐恶化。 “树下”盘点着眼前一个个困难和挑战,不知不觉六条节肢都不够数了,原来他喜欢每算计一件事就摇动一条节肢来加强记忆,以前地位低事务少的时候,还真很少出现节肢记不过来的情况。 这时,他的副手、有着三督头衔的半神蚁雄蚁“柴火”打断了他的独思,“柴火”通过触角告诉他刚刚有个什么什么事,不算紧急,自己已经替“树下”下了命令,说完也不等答复便自顾自的离开了。 “树下”有些愤怒,他知道眼前这位三督和他代表的力量,也是自己的一个掣肘,还是眼下最需要团结和应付的内部问题。 “柴火”是跟随上任副督空降到本地的,他俩配合默契、筚路蓝缕,只依靠很少的直属力量,在本土支援下,高举大义名分,就建立并壮大了游击区,可谓是元老功臣。 在上任神雄蚁指挥官不幸去世后,“柴火”自以为能够接任,在代理期间已经以副督名义行事。但结果朱爵考虑到刚刚任命了南境的半神蚁总督,要平衡神雄蚁一系的感受,所以没有继续任命半神蚁当地区大员,反而提拔了青壮的神雄蚁“树下”来接任,出于补偿给了“柴火”一个三督头衔。 这样一来“柴火”肯定有意见,大事上虽然按照蚂蚁的习惯严格服从上级,但在其他事务上却谈不上对“树下”有多少尊重认可。而蚂蚁又不会且不屑隐藏自己的情绪,所以“树下”对于“柴火”的情绪心知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