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战爆发后,南部非洲成立战争委员会,巴顿身为委员会成员,军衔被提升为陆军上将。 和南部非洲一样,欧战爆发后,南部非洲联盟国家也纷纷开始动员,仅刚果王国就动员25万军队,组成15个师,接受南部非洲战争委员会指挥。 刚果王国的这15个师,现在已经有近一半被派驻海外,驻扎在塞浦路斯的三个陆军师,除第35师之外,其他两个师都是刚果师。 相比之下,刚果共和国的动员速度慢一些,到现在也只动员了16万军队,这些军队被编成十个师,其中一半正在罗安达接受训练。 戴高乐的第一站就是罗安达。 作为南部非洲在大西洋沿岸最北部的本土港口,罗安达已经成为欧洲移民迁往南部非洲的主要港口。 在抵达罗安达之前,戴高乐对罗安达的印象还停留在殖民时代。 抵达罗安达之后,戴高乐才惊讶的发现,罗安达不管是从城市规模,还是从城市建设水平上来说都是一流水平,很多方面甚至超过法国马赛、波尔多等世界知名港口。 这也可以理解。 跟南部非洲相比,法国本土确实是太小了,小到几乎寸土寸金的程度,马赛和波尔多这些港口个个都拥有上千年的历史,不说城市建设,城市规划上就和罗安达这样最近几十年才得到飞速发展的港口有巨大差距。 先天上的硬伤。 比如道路。 不仅是马赛、波尔多,欧洲绝大多数城市都是街道狭窄,配套设施不完善,城市内很多建筑的寿命都有数百年之久,政府美其名曰保护历史建筑,其实就是拆不掉。 罗安达不存在拆不掉这回事。 也不需要拆。 南部非洲租借罗安达的时候,按照现代城市标准对罗安达旧城进行改造,几乎将整个城市推倒重建,未来数十年内都不需要对罗安达进行大规模改造。 和罗安达相比,法属北非殖民地的城市,上百年来除了城市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之外,几乎没有任何本质上的变化,这让戴高乐对南部非洲充满期待。 让戴高乐无比好奇的罗安达,对于巴顿来说就司空见惯。 前面说过,罗安达的城市排名,在南部非洲连前十都进不去。 所以巴顿在机场接到戴高乐之后,就带着戴高乐直奔位于罗安达市郊的军营。 整个罗安达,包括南部非洲驻军在内,总兵力现在超过十万人。 驻军的驻地不用说,各种标准肯定都是最高的。 即便刚果王国部队的营地,对于戴高乐来说也是超规格的。 法国在世界大战爆发前,保留地常备军兵力比南部非洲更多。 所以在这方面,戴高乐还是很有经验的。 “罗安达这边,正在接受训练的部队一共有六个师,其中三个师还不满员,联盟部队的编制比国防军少一些,每个师大约16000人,士兵以轻步兵为主——”宽敞舒适的装甲指挥车内,巴顿主动向戴高乐介绍。 这已经是尼亚萨兰重工推出的第五代装甲指挥车了。 最初的装甲指挥车,是用装甲车改造的,防护力肯定没问题,舒适性就不够。 随着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被应用在装甲车上,空调、无线电什么的应有尽有,冰箱都有。 “装备情况怎么样?”戴高乐关心的是成本。 法国本土沦陷后,还拥有面积多达1234.7万平方公里的海外殖民地,人口近7000万。 法国人很聪明,本土停止抵抗之后成立维希政府,海外殖民地纷纷宣布接受自由法国领导,于是盟军就失去进攻法国海外殖民地的理由。 包括通过敦刻尔克大撤退撤往英国本土的军队在内,戴高乐现在可以指挥的军队只剩下不到20万人。 不过只要戴高乐愿意,自由法国随时可以征召数量多达上百万的殖民地仆从军。 征召这么多军队,总要将他们武装起来。 英军自己的装备都得外购,英国政府肯定没有能力武装法军部队。 而且关键是“弩炮行动”之后,戴高乐已经对英国人提高警惕,不会再轻易接受英国的援助。 拿人手短。 接受英国援助,就要接受英国指挥。 法国人连巴黎都不愿意保护,凭什么为英国人流血? “除了重武器的数量比较少之外,其他和国防军一样。”巴顿轻描淡写,南部非洲现在已经有能力为联盟部队配备半自动步枪,这是个巨大的进步。 戴高乐内心稍安。 戴高乐不知道的是,南部非洲对于重武器的标准跟法国并不一样。 在法国,重机枪和火炮都算是重武器。 在南部非洲,除了坦克和直升飞机之外,只有口径在120毫米以上的重型火炮才算是重武器,重机枪和迫击炮,以及口径在120毫米以下的火炮都不算重武器。 所以当戴高乐看到联盟部队里种类繁多的“重型武器”时就惊讶极了。 南部非洲联盟部队的装备,在戴高乐看起来堪称奢侈。 和南部非洲国防军一样,联盟部队的轻机枪和榴弹发射器也是配属到班一级,安装三角架的重机枪和小口径迫击炮配属到连一级,营级部队配备有专业的火力支援连,师部直属的重炮团配备24门120毫米口径火炮和12门155毫米重炮,再加上20毫米高平两用机枪,这样的火力配置堪称凶残。 所以当看到155毫米重炮的时候,戴高乐的眼神是迷茫的。 南部非洲联盟部队,火力都凶残到这种程度。 那么巴顿口中,拥有更多重武器的南部非洲国防军,该有多奢侈? “联盟部队士兵的文化水平不高,不过好在作战勇敢,服从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