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初次约会
彼时正值人间四月天,微风和煦,万物滋长,眼前尽是令人心动的盎然绿意。
傅扬清约翢翢去公园踏青,她心惊胆战地翘了一堂数学补习课,如约到了公园门口。
远远地就发现傅扬清早就等着了,依旧是一身清爽的白衬衣,站姿挺拔。
翢翢的脸微微一红,急忙快走了两步,说:“不好意思,来晚了。”
傅扬清没有在意,温和说:“不急。”
因为是双休日,加上阳光甚好,微风不燥,公园里的人并不少,年轻的情侣、嬉闹的孩童、悠闲的老人漫步其中。
翢翢与傅扬清不远不近地并肩走着,虽然每天放学他们也这样走过,可是这次只有他们两人,而且关系也已经发生了变化。
她有些局促不安,不知道该把手放在哪里,也不知道该如何挑起话题。
傅扬清察觉到翢翢的紧张,轻轻拉起了她的手,大大的手将翢翢握在掌心。
翢翢的心跳突然蹦上了嗓子眼,脑袋里空空的,但是她没有抽回自己的手,而是任由傅扬清牵着,不大的公园被他们走了一圈又一圈。
傅扬清告诉她以前小时候的事,还有他父母的故事。
在傅扬清很小的时候,父亲便去了国外工作,先在新加坡工作了几年,回国待了不长时间又去了德国,这一去就是七八年。
所以在傅扬清的意识里,对父亲并不那么亲近,成长需要的关爱和陪伴,父亲很少能给予。
小时候是母亲一手带大他,因为父亲常寄钱回家,那时候的外币汇率比如今要高出不少,所以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错,甚至长期雇着保姆,国外的电子产品应有尽有。
但是因为丈夫长年在外,婆媳妯娌关系不睦,所以没过几年母亲便带着年幼的他搬出大宅独住。
父母的婚姻名存实亡,母亲尚且年轻,容颜姿色俱佳,又独自一人在国内,总免不了被各种感情诱惑困扰,她也实在需要一种心灵上的寄托。
面对这样复杂的家庭关系,傅扬清只能感到无奈,却又无法改变。
傅扬清的相貌遗传了母亲姣好的容颜,白皙干净,但是偶有一次翢翢看到了他奶奶的黑白旧照,明眸皓齿、云鬓卷曲、异域风韵,翢翢方知他像极了祖母。
傅扬清有些混血的轮廓,挺直的鼻梁、高起的眉弓以及深邃眼窝,很久以后,当李现作为“现男友”火起来时,翢翢常常能在他的脸上看到傅扬清的影子。
傅扬清讲了很久,翢翢默默地倾听,此时她觉得有些感慨,原来他是这样慢慢长大,一路走来的。
翢翢从小父母就陪伴在身边,和大多数家长一样,虽然对她严格却十分关爱她。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从未在自己人生的重要角色中缺位。
傅扬清的语气很平和,像是在说一个故事,他没有抱怨任何人,仿佛所有的苦恼他都能默默接受。
翢翢不由得握紧了他的手,他笑了笑,说:“如果你和我在一起,是因为同情我,那真的不需要。”
翢翢摇了摇头,说:“不是。”
他们聊了很久终于走的有些累了,便在一个长满绿油油青草的地上坐下。
春日的阳光暖暖洒在身上,融融暖意包裹着他们。
不远处坐着一个老外,满头金发,正捧着本厚厚的书翻看。一对父子牵着飞在半空的风筝,边扯线边奔跑着后退。一个半大的小孩,嘟起可爱的小嘴吹着肥皂泡,氤氲着五光十色的泡泡随风游荡着,满天满地朝着他们飞来。
翢翢感到傅扬清离她好近好近,隔着一尺的距离,她能清楚感觉到他淡淡的气息,还有他白衬衫上阳光的味道。
翢翢的思绪还在凝滞,下一秒傅扬清的嘴唇便凑了上来,温和柔软地吻她。
傅扬清有些紧张,显然这是他第一次对女孩这样,他试探性地触碰着她的唇齿之间,一点点蔓延进去。
翢翢只是温柔的接受,这是她的初吻,她还没有学会如何回应他。
他们吻了十几秒,当傅扬清没有继续时,翢翢害羞着推开了他。
“这下,你是我真正的女朋友了。”傅扬清从翢翢身后搂着她,在她耳边轻声说道。
翢翢转过身看他,刚想说句什么,又被他拥抱着温柔吻住,这次,傅扬清没打算就这么简单地放过她。
傅扬清的唇舌像是一尾小蛇一点点的撬入她双齿,游走于舌尖,慢慢反复轻吮。
这个缠绵柔长的吻让翢翢感觉仿佛过了一个世纪,而这次她终于学会了如何回应他的深情。
至此以后,他们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情侣,翢翢曾用“大哥”称呼傅扬清,现在显然是不合适了。
“你家人叫你什么?”
“阿清。”
“呃,如果我也这样称呼你,感觉挺奇怪的。既然你属兔,我就叫你兔子吧。”
傅扬清没有迟疑,说:“你喜欢就好,都可以。”
翢翢笑了笑,当机立断把通讯录里面“傅扬清”的名字改成了“兔子”。
万一被父母看到通讯,“兔子”似乎比“傅扬清”更容易蒙混和解释。
不过,翢翢并不想让同学知道他们已经开始交往了,所以除了闺蜜芊芊,其他同学一无所知。
但是这个秘密并没有持续很久,一次因家长会召开而提前放学的他们,并不想那么早的回家,但是又不能再像往常一样一起去车站,怕撞见家长,所以他们选择了去学校附近的小区逛逛。
他们特意绕到了小区花园,那里比较僻静,就在挂满了紫藤的花荫下坐着聊天。
“丫头好像是住在这个小区。”翢翢担心道。
“哦,是吗?不会这么凑巧吧?”
傅扬清挑了一下眉,一边托起翢翢的脸吻下去。
但是,根据著名的“墨菲定律”,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就像随堂抽查背诵,你明明99次都完成了背诵功课,就这一次忘记背了,那老师偏偏就这次抽了你起来背诵。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