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女生耽美>跃马归来仍少年> 第三十一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一章(1 / 2)

昭意公主和状元郎李淳义的婚事很快便传遍了整个皇城,自然,周国公府也听到了消息。

周开呈早已预料到虞元帝的想法,听到下属禀报之后,胸口还是不由自主地舒出了一口气。

说实话,自从知道周羡宁在暗中探查昭意的前事,他知道,昭意公主这个人必定在周羡宁的心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所以,他便一直担心羡宁对昭意公主深种情根。若是如此,便是祸端。

因为,羡宁和昭意之间隔着血海深仇,所以他们不能在一起。

他不想羡宁在多年之后想起了自己的记忆,发觉枕边人竟然是仇人之女的苦楚和煎熬。

还好,虞元帝提前棒打了鸳鸯。

“老二在做什么?”周父问道。

“世子听到昭意公主的婚事之后,便一直待在卧室。”

“他既然闭门不出,便让他独自待着吧,每日三餐你们按点送去便行。”

“属下知道。”

“退下吧,我静一会儿。”

自从救下越太子姬舆,他待少年宛如亲生儿子,甚至让他顶替了自己次子的身份。

他想起自己真正的次子‘小柴禾’,自出生之后便缠绵病榻,因着取贱名好养活,只是为他取了个小名,还未及给他取正式的名字,他便去世了。

那是胜利的前夜,天下即将大统,家人为了不让自己忧心,便瞒住了二子的死讯。也正因为如此,他在知道了小柴禾的死讯之后,才能偷天换日让姬舆顶替了小柴禾的身份。

他希望他能够逃离世间纷争,一生过得安宁顺遂。这也是为什么自己为他取了羡宁二字,羡慕安宁。

让太子姬舆从此作为周家人存在,他想,这或许是上天对自己的怜悯,让自己从某种意义上弥补对小柴禾的父爱,也是弥补他对从前恋人失诺的愧疚。

现在想来,距离她离去也已有十年了。

周父扭动博古架上绘着竹子的白瓷瓶,博古架朝两旁退去,墙壁内的空间将将能容得二三人。

小隔间北面墙壁上挂着一副仕女图,画中的女子清冷出尘,飘逸若仙。她穿了一身月白色轻纱,似有云动风吹,轻轻浮动着她的衣衫,好似下一瞬便要乘风离去。

周开呈伸出了手,指尖顺着女子的面部的轮廓,眼神眷恋似若情人深情。

直到低首看到棕色灵牌刻着金漆字“施静言之灵”。

他颓然垂下手。半生回首往事,斯人已逝。

灵牌前的铜炉鼎里全是冷寂的香灰,他抽出三根香点燃,对着画像道:“静言,我会好好照顾周羡宁的。快到中元节了,今年我.....”

*

东宫。

太子詹事洪山进入书房,有尚衣监的侍从在内。

那侍从道:“太子殿下,这是三日后中元节的祭祀礼服。”

虞良润见詹事来,伸手挥退了侍从。

书房寂静,洪詹事担心隔墙有耳,又将木门合上。虞良润淡淡瞥了一眼,没有作声。

“太子殿下听闻消息了?”

虞良润点了点头,“我实在未料父皇竟然防备我至此,昨日和昭意的聊她的婚事,今日圣旨便传来了。看来我们东宫内的眼线实在不少。”

“恕臣之虑,恐怕,圣上不仅仅是在敲打太子殿下。”

“詹事这是何意?”

洪山压低了声音,“殿下,最近民间小儿口中流传着一个说词,不知殿下可否听过?”

虞良润眉头一皱,问道:“小儿之间的童谣有何值得注意?”

洪山走近一步,低声说道:“良玉内润怨迟暮,承天启运天命归。”

这首童谣的指征实在明显,但凡闻得政事之人,一听这词便知道其背后的意义。

虞良润脸色大白,不由朝身后退了半步,“这是意指我欲逼宫父皇?何人用心恶毒至此。孟妃?亦或者梁庸?”

“殿下别急,不论何人做的,可以慢慢查。但是现下最重要是圣上已经开始提防太子殿下了。我们必须有所防备。”

“洪詹事是指?”

“圣上这边,他意欲扶持宦官势力制衡东宫。而世家这边,关家已倒,周家便是世家势力之首,周国公看似闲云野鹤,但别忘了他家握有西北重权,所以东宫若是争取周家的支持,必定能获得助力。”

“不可能的,周国公对父皇非常忠心。你看,这么多年,父皇一直致力于剪除世家和功勋们的势力,可父皇始终未动周国公分毫。”

“正因为如此,赢得周家的支持才更加重要。殿下想让昭意公主得到周家的依仗,可圣上却是考虑这场联姻能给东宫带来多少助力,不然也不会匆忙给昭意公主给定下与李翰林的亲事,毕竟此刻寒门还难成气候。”

虞良润垂首盯着清亮澄黄的茶汤,“或许我当初真的考虑错了,这才给昭意招致了麻烦。”

“太子殿下也不必忧心,还未定婚期,等您将来荣登大统,相信昭意公主会得偿所愿的。”

虞良润叹了一口气,“洪詹事,你先退下吧。”

*

三日之后,中元节。

虞宫的中元节循着前朝旧例,这日,由皇帝引领着朝廷百官前去皇家寺庙祭祀,共攘盛会。

宫中队伍捧着金镶玉的盂兰盆,抬着虞家先祖的神座,一路浩浩荡荡出了宫门。沿途人山人海,百官夹道相送,百姓也在看热闹,伴着袅袅仙乐,一路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虞元帝和朝臣前往皇家道观,后宫的妃嫔也不会闲着。阿宛参加了由后宫举行放河灯仪式之后,也不想应付后妃有意无意探测她对与李淳义的婚事态度佳缘,便借口身体抱恙辞行。

然而她却并没有待在嘉和殿,换了一身翻领轻便的胡服,便出了宫门。

中元夜气清,珠宫月最明时,西京城之中极为热闹。

月上中天时,儿童提着荷灯穿梭在大街小巷之中游乐,一个个小灯散落在大街小巷,犹如点点星火撒遍这整个城市。

大寺庙里人挤人,阿宛便寻了一个小庵进去。中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