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历史军事>三国如烟> 第七章 大汉葬歌(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章 大汉葬歌(中)(1 / 2)

“出现了!”

羽林军出现在西门守军的面前。

“汉军来了!”

一些人兴奋地大喊,他们好像忘了董卓还没有即位,他们也还是大汉的军队。

不过也都无所谓了,反正羽林军也不至于把这些人当做自己人。

刚才的骚动过后,守门的将军传达了军师府早已下达的书:禅让当日全军警戒,若发现汉贼裹挟皇帝出逃,当即拦下。杀敌一人赏白银百两,俘获、斩杀统领以上贼首一人赏黄金千两,拦下皇帝赏黄金万两,立大功者事后呈陛下另有重赏。

曾经听到皇帝的辇车经过,众人只会战战兢兢地跪在一边让开道路,头都不敢抬。

但是现在所有人都知道改朝换代的时候到了,此刻面对皇帝的禁卫,他们竟然没有一点恐惧!

董卓军的将士们紧紧盯着奔驰而来的三千羽林军,好像是三千只肥羊。

磨刀霍霍。

5千弓箭兵站在城墙上拉起了长弓。

1万名步兵组成前军竖起了坚盾、长矛。

但是面对羽林军的重骑兵,这一面大盾就好像纸糊的一样。

明晃晃的长矛连成枪林,好像一面扎满刺的针板。这样的场景印入眼中,恐怕正常人都会心中生寒。

羽林军却只会向前、向前、向前!

一头扑进去。

你若扎不死我,那就被我碾成肉泥!

羽林军的悍不畏死让董卓军有些乱了阵脚。

仅仅1千人的重骑兵,短暂的碰撞便是摧枯拉朽地凿开了董卓军的前军。

你可以试想一下,一辆全速奔驰的赛车将人撞飞的场景,一瞬间的碰撞便足以让人骨断筋折。而当这样的猛兽数量达到1千的时候呢?

血肉横飞,到处都是残肢断臂。

无可匹敌,势不可挡。

这是为什么古代骑兵的地位如此重要的原因。轻骑兵有强大的远程奔袭能力,重骑兵有强大的正面作战能力。

“放箭!放箭!快放箭!”

弓箭纷纷往羽林军的重骑兵身上招呼去了,明明攻击随后的轻骑更为有效,不过人们总是会下意识地攻击让他感到最有威胁的敌人。

董卓军的重弩被羽林军压的有些抬不起头,无法造成有效的杀伤。虽说弓箭对重甲的威胁极小,但当数量达到一定规模了也尤为可怕。

若不是羽林军和董卓军已经有些纠缠在一起了,弓兵的射击还真能给羽林军的重骑造成些威胁。

不过面对十倍的人海和不胜其烦的射击,羽林军重骑的速度终究还是开始慢下来了。

董卓军的步卒有些犹豫驻足,有些则兴奋地扑了上去。

而一部分弓兵在将领的指挥下开始着重攻击于羽林军中军的轻骑。至于护卫着马车的后军明明是最能肆无忌惮射击的,却被弓箭放过了。想来他们也知道那里面坐着的人有多重要,那位大人的生死不是他们这些小卒担得起的,只是拦下他的马车,他们就足以升官发财了。

“杀!”

这时,一支一千人的骑兵出现在羽林军身后。

是陷阵营!吕布的王牌。

陷阵营统帅高顺一马当先,冲在了最前方。

陷阵营原本有3千人的建制,不过经过这些年,虎牢关出战十八路诸侯、北上讨伐马腾、平定羌族作乱、数次讨伐曹操,陷阵营只剩下1千人了。

吕布自然是想要为陷阵营补充兵源的,但高顺死活不同意。不为别的,只因陷阵营都是并州精骑,他们彼此熟识、相知,若加入了别人,他们就不纯粹了。高顺看不起董卓军。

为此,吕布和高顺闹得有些不愉快。

因为这让吕布心里有些疙瘩,他投降了董卓,可高顺偏瞧不起董卓军。

最后吕布还是依了高顺,因为高顺的忠诚、陷阵营的忠诚。在他反叛丁原的时候,陷阵营不离不弃。

羽林军后军了分成了两支,一支800人掉头迎击陷阵营,一支200人放弃了射击开始加速追赶前军。

“好胆!”

不是被他们奇袭,而是明知他们是陷阵营的情况下,敢以更少的兵力迎战的,这还是高顺第一次遇见。

“下马结阵!”

奔驰的战马戛然而止,陷阵营竟然弃马迎战羽林军轻骑。

前军只拿起了小盾,稀稀疏疏站了两排。中军以刀手在前,长矛在后密集组成方阵。只有后军留在马上,拿出了长弓和手弩。

羽林轻骑转瞬即至。

宽松的空间让陷阵前军刀盾手能够有效地回避骑兵的正面冲击。在即将接触的短短一秒间,他们微微侧身闪开了战马,用小盾护住上方。当马刀摩擦盾牌的分量由重变轻的一刹,他们低下身子挥动着砍刀狠狠斩向了战马的后腿。

战马轰然而倒。

羽林军的将士同样训练有素,战马倾斜的瞬间就预判出了前方刀手的攻击点,在倒地前的一刻凭借着战马后腿的失衡,生生把向前冲的惯性变成了向后翻滚。

陷阵营中军的刀兵早有准备的攻击许多落到了空处,他们快步追上,但是一些羽林军竟然还赶在死前给陷阵营的刀盾手从背后捅上了一刀。

前排的刀盾手阵型为止一乱。

奔驰的羽林军没有因为前方的同僚而有半点迟疑,他们呼啸着淹没了陷阵营前军。

高顺有些惊讶,太快了,前军失陷得太快了。

他知道羽林军是汉军的王牌,但随着汉室的衰落,军备松懈、久无战事,羽林军恐怕早就没落了。在高顺的眼中,这最多算一支精锐。但是仅仅第一场交锋,高顺就知道他错了。

或许,董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