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回到新国十四年,七月二十日。 七月二十日,拂晓。 松田石洞大将率领的第三师团和第十一师团在海空火力掩护下登陆海城。 鬼子的援兵到了! 本来鬼子的援兵没有到,战况都吃紧,现在鬼子的援兵到了,那这仗更加的不容易打了。 石中元急调三个集团军进行支援。 从七月二十日起,原新国军由攻也就变成了“堵守”阶段。 七月九日到七月二十日,此时间段为新国军“进攻时间段”,为海城之战的第一阶段。 自七月二十日起,新国军转变成了第二阶段,防守阶段。 着重强调这两个时间点,也是在表明新国军错过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如果在第一阶段,不停战那两天,还有可能打得鬼子措手不及,但是现在嘛,显然是错过了最佳时机。 但是呢,海城之战发生到这里,由互相推,已经将双方都打起了火气。 鬼子也有意在海城之战中一举拿下新国军。 而新国军呢也有意将战线拖到海城来,当然也想与鬼子一举胜负,“鬼子你不是很嚣张吗,扬言短时间灭掉新国吗”,“那就战吧”。 不惜一切代价的战一场。 石中元也知道此战是必不可少,而且必须得战。 新国军调来三个集团军,那么鬼子也跟着又增调了三个师团。 战役规模的扩大,迫使石中元将自己的嫡系部队几乎全派到了前线。 要知道这种情况,石中元一般是不会这样操作的,他很珍惜自己的嫡系部队,他也不想让自己的嫡系部队有任何的伤亡。 要知道他现在拥有的权力都是跟自己的嫡系部队分不开的,如果自己的嫡系部队打光了,那该怎么办。 可是现在的他,不能去想这些了,如果再去想这些这个国家都完了。 所以石中元做了他人生中一个最大的决定,那就是为了这个国家,不能再去考虑私人的“权力之争”,大不了自己这个总统不当了。 所以在这一点上,还是得给石中元点个赞。 因为他为了大义,的确是迈出了一大步。 双方的增援,直接让海城成了一处“血火炼狱”,火光处鲜血四溅,整个海城像地狱一般,炼着双方的心,特别是炼着新国军的心。 血火炼狱这样的词不好理解,那就用一个事实来说: 一个营上去,一个不剩。 一个团上去,一个不留。 一个旅上去,一个不存。 一个师上去,撑不过一天。 这就是血火炼狱,新国军靠着前赴后继,死拼硬耗,被动防御,用一具一具的尸体堆积成了一个个防御工事。 这样的画面,跟地狱比应该也差不多了吧,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然也是因为这样的炼狱,让很多以前的军阀,只知道残害百姓的军阀们,也开始改过自新。 宋系乐自强自加入新国军后,为第十三路集团军总司令,先前他被安排到了晋地与鬼子作战。 可是呢,他一直都有着军阀的老思想,跟石中元最开始的想法一样,坚决不想让自己的部队出现太多的伤亡,所以一直都是假战真退。 可是海城之战,时间来到七月二十三日后,他乐自强思想一下子就有了改变。 乐自强看着手中的情报,他哭了。 是真的哭了,一个四十九岁的人,而且多年打仗的人,可以说也是硬汉了。 可是他哭了。 “一个营上去,半个小时就没有了。” “一个团上去,三个小时就没有了。” “一个旅上去,半天都撑不到。” “一个师上去,竟然连一天都撑不到。” “……” 乐自强心中是一种痛,一种伤,他一巴掌拍到自己身旁的桌子上就是一声大喊:“集结部队,随我出发。” 本来石中元并没有指名道姓的让乐自强参战,因为石中元知道这种老军阀,很多时候是指挥不动的,所以石中元在全国也只是“号召”。 【号召全国将士前来支援海城之战】 【为了民族大义而战】 【为了这个国家而战】 一个国家都没有了,你这个军阀那私底下的梦还有什么意义呢。 乐自强出征时,无数的百姓送上物资,虽然是杯水车薪吧,但是这也是第一次乐自强感动了。 要知道他乐自强在百姓的心里一直都不受人爱戴。 他来到晋地,也没有做过什么实事。 可是呢,他这一次出征,竟然让这么多百姓来支持自己。 这种感觉很好,的确很好。 “谢谢,谢谢。”乐自强在马上对老百姓说着谢谢,他不下马可能就是作为一个总司令最后的倔强吧。 …… 在海城之战全面升级后,海沪口和外海的日军舰艇上的数百门大炮和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轰炸机以及陆军火炮,将狭小的海城地区,那是直接炸成了一片火海。 新国军先后参战的一百多万各路的抗战将士,怀着共御外敌的信念,奔赴了海城前线,和鬼子侵略军,展开了数次战斗,使侵略者损失惨重,并且迫使鬼子连续大规模的增兵。 从七月二十日开始,鬼子海城派遣军第三、第十一师团在松田石洞率领下,先后在口江口、狮王山、三川口等地抢滩登陆,企图从东北侧翼攻击海城的新国军队。 另一部分则在口江口的海沪口等多处码头登陆,准备会同被困在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