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乙,我不想做太子了。如果我不是太子,母亲就不会在玉鸾宫孤老一生,宛如孀妇。老师就不会铤而走险,丢了性命。还有……还有我和芳歌的孩子。如果我不是太子,他今年……今年已经是可以上学堂的年纪了。如果我不是太子,只要我不是太子……我不想做太子了,不想做太子了……”
玄乙自己也落了泪,但她还是抬起衣袖,为太子擦拭着脸庞。
“哥哥,别怕。睡一觉,明天就好了。别怕,哥哥……”
……
太子在玄乙的安抚下,进了内室,这一天心力交瘁,太子很快就睡着了。
天色已晚,玄乙和陈天忌本想告退,皇后却留住了他们。
皇后转头对蔡嬷嬷说道:“相宜,派个得力的,去天机观,把那小道士找来。”
皇后此言一出,玄乙和陈天忌心中大惊,皇后为何要见王昭,还是在这个时辰。而且宫中耳目众多,王昭进宫,怕是瞒不过陛下。
蔡嬷嬷也很是为难:“娘娘,宫门再有小半时辰就要落锁,天机观到宫城……恐怕赶不上……”
“呵……”皇后冷笑:“区区一道宫门锁,若他进不来,倒是本宫高看他了,且派人去就是,好歹让我看看他的本事。”
“母后。”陈天忌也忍不住开口:“可是陛下那边……”
皇后凤眸微抬,对陈天忌似乎仍有试探,但打量他片刻之后,还是说道:“本宫执掌后宫近四十年,很多事情,不是不能,而是不愿。如今若再不愿,怕是要家破人亡了。”
玄乙在一旁看着,她十二岁进宫,陪在皇后左右,姑母姿容冠世,气韵非常,可给人的感觉,总是凤仪万千中透着和煦,直至此刻,玄乙才觉得,所谓中宫威仪,原来是这样。
暗卫去“请”王昭这近一个时辰里,玉鸾宫正厅,皇后、玄乙和陈天忌无言地坐着。
玄乙隐隐觉察到,他们如今在等的,并不只是王昭,而是在等一个能彻底改变前世命运的契机。
皇后捏着眉心,那天见过那小道士,她回宫想了很久,终于想起来,小道士所说的“母亲与您算是旧识”是什么意思。
这小道士的容貌,长得肖似一人——二十五年前,雍州太守的夫人。
那雍州太守是曾有识的学生,当年他成婚,皇后为了给太子撑场面,也为了彰显东宫对曾有识的尊重,特意召了太守和夫人进宫,闲谈许久,还给了赏赐。
后来某次宫宴,陛下酒后乱性,竟强行幸了太守夫人,太守辞官,满朝哗然。
文臣们死谏,为了王朝颜面,处死不贞的太守夫人。
皇后却想起他们夫妇进宫时的恩爱模样,明明是陛下的错误,却要一个女子付出性命和名节。皇后不忍,便给陛下出了主意,不妨让她去道观清修,青灯古佛,了此残生。
之后的事,皇后便再不知晓。
原来她竟有了身孕,生下了陛下的儿子……
子时将至,王昭踏月而来。
今日他未着道袍,只是穿了一身深色的便衣长衫,长发束顶,面如冠玉,同这盛夏的星光夜色很是相称。
皇后看着这年轻人许久,终是开口道:“那日一别,本宫派人查过你。”
王昭唇角微弯:“娘娘查得如何?可算失望吗?”
皇后没有回答,反问道:“陛下知道吗?”
玄乙明白,皇后问的是,陛下知不知道自己还有这样一个儿子。
“知道。”王昭答。
皇后笑了,是啊,他怎么会不知道呢?被蒙在鼓里的只有她这个妻子罢了。
“他们呢?”皇后用眼神指向玄乙和陈天忌:“知道吗?”
王昭这次答得没有那么干脆,有些犹疑地看了他们夫妇一眼,最终答道:“知道。”
“姑母,我……”玄乙想要解释。
皇后却抬了抬手,制止了她,继续对王昭说道:“本宫可以帮你,有本宫在,你会省事许多。”
“但是您有条件。”王昭说。
“自然。其一,我要太子安度余生,阖家富贵平安。”
“太子仁厚,天下皆知。我同天忌和玄乙又是十数年挚交,自然保他太平。”王昭承诺:“其二呢?”
皇后垂首,片刻过后,再抬头时,眸子冷彻。
“其二,我要他的命。”
王昭思忖许久:“我不会弑父。”
“不必你动手。”皇后追问:“事成之后,你将他交予我便是。”
王昭同皇后对视良久,终于答道:“好。”
玄乙看着皇后,她听过姑母和陛下的少年往事。
她闭上眼睛,似乎还能依稀看到少女李枕云,杏眼桃腮,怀着满腔爱意、乐此不疲地跟在沉默不得宠的六皇子身边。
少女满心想的,都是用自己的开朗扫去少年半生的阴霾。
她为此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她拿着宝剑,一路将心上人送上至高王座。
也为了心上人,在边关恣意长大的她压抑喉舌、收敛笑容,戴上了束缚她一生的凤冠……
数十年后的今天,那旖旎画面里堪称壮烈的爱情终于轰然倒塌,碎成一地石渣。
少女不再是少女,当年想要救赎爱人的英雄梦想也变得宛如笑话。
半生夫妻,走到今日,终成怨侣,不死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