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这是朝廷对商人阶层的一种残酷掠夺。 就是朝廷需要办一些货物,就告诉商家们,他们拿出银子来,让商家去筹办货物,然后买下来。 听着很好是吧? 躺着赚钱,货物包销。 这样想的话,那就太天真了。 说是让商人去准备,你想想就知道,朝廷怎么可能把银子平白给你? 一万两的货物,能给你一千,那是绝对有良心。 更多是一分不给。 还要你在限定时间内把货物备齐。 不仅如此,你还要额外缴纳一笔贿赂。 不然的话吏员们可以用货物不合格的名义,反复折腾你。 总之只要知道,哪个商户摊上和买,就准备一家老小逃亡,逃不了就自杀好了。 要么就是赶紧找一个强有力的靠山。 可是临时抱佛脚,怎么能行? 银子送都没人敢收,因为选中你,就代表着有着一股官员势力吃定你了。 平时你不打关系,事到临头再想这事,怎么可能? 没有出路。 闻人升很清楚,就算是在后世,因为做工程而被拖欠工程款的,破产者都不少。 原本都是2000万,1000万的财富自由之家,就因为自己控制不住,认为能做,结果倒霉了。 但后世的好处,是愿者上钩。 你自己觉得承受不了风险,不去做,没人能强迫你接。 这年头可不是,选定你,你不接就是抗命,就等着抄家吧。 破产之中小商户,数不胜数。 说是商税少,可不代表商业环境就好。 恰恰是恶劣到极点。 因为朝廷收不到,但吏员们会有9种办法收你。 所以当看到这家商户送的礼物,闻人升就明白了是什么情况。 别人不接,他接。 别人不敢办,他办。 于是闻人升就让李大的父亲把这人叫了进来。 他在偏房接待那人。 毕竟是个商户,不可能在堂屋或者书房。 来人是一个中年男子,满脸愁苦,40来岁。 看眼神还有些机灵,但此时却充满沉重。 一进来之后,立刻就对着闻人升直接下跪,重重叩头。 “小人谢长庚见过李大人。” “好了,你且起来吧,送这么贵重的礼,本官也明白你的心思。”闻人升直接说道。 “多谢大人体谅,若是过得此关,小人甘愿把全部家产报效给大人。”谢长庚小心翼翼地起来,低着头,不敢看闻人升一眼。 “我知道你的所求,你想免了和买之事。” “大人英明,小人恳请大人能够施加援手。” “哦,那你可知是谁定的你家?” “回禀大人,是城里清军厅六品经历胡大人。”谢长庚小心翼翼地回答。 “哦,那他为什么要定你呢?随缘吗?”闻人升问道。 “这,小人不敢欺瞒,小人之前靠山是城中县令郑大人。但是郑大人被吴巡按弹劾去职,小人一时还没有找到新的靠山。”谢长庚仔细答道。 “很好,那你是做什么买卖呢?” “小的是做粮店买卖的,在城里东市一个店,西市一个店。” “平时怎么收粮卖粮?” “回禀大人,小人收粮就是趁着夏秋要完两税,民户需要银子缴税,于是低价收进杂粮和精粮,然后趁着春夏之间青黄不接的时候高价卖粮,总之就是低买高卖,这份生意必须有官家大人做靠山才行。” 闻人升点点头:“你的生意经倒是不错,那你每年能收多少粮食呢?” “每年可以收粮一万石,大约赚2000银子,也就是说一石赚取两钱银子。其中1000两给郑知县,500两打点上下,小人辛苦一年,也只是存个三四百两的辛苦钱。”谢长庚一脸愁苦,“若是大人能帮小人过关,小人甘愿将所有银两都给大人。” “好了,你不赚钱,如何上心?以后在我这里,少说这种话。”闻人升摇头道。 谢长庚赶紧跪下磕头。 他顿时意识到眼前少年虽然年轻,却是个智谋百出,看人极准者。 果然和最近传闻一样。 难怪巡抚倚重,这次或许真能过关了。 “那你现在家财大又有多少呢?”闻人升盯着他问道。 “不敢欺瞒大人,小的3代从事此业,已过40年,家财田地房舍合计2万两。” “两万,又没了靠山,难怪有人要吃你。”闻人升点点头。 谢长庚只在地上叩头,这次闻人升也没有让他起来了。 “我也明白了,你的礼物我也收下了,你的铺子以后我来保。我给你一封书信,你拿去给那个胡大人看一下,就说我在太白楼设下酒宴,他若是不来我的饭局,你再来找我。”闻人升澹澹道。 说着他就写了一封帖子。 “多谢大人。”谢长庚又叩头不止。 闻人升很快写了一封书信,让谢长庚拿着回去。 内容很简单,就是请对方吃饭而已。 一天后。 谢长庚一脸沮丧地回来。 “回禀大人,那胡大人说偶感风寒,不能来参加您的酒宴。”谢长庚还是陪着小心说道。 “哼哼,果然不出我所料。” 闻人升这几天已经将城里官员派系给搞清楚了。 或者说将利益集团给弄明白了。 这是明末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