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些农民于是试探地种下了。 毕竟那是官兵,不得不顺从。 那些官兵人却很好。 每天还帮助他们打柴挑水。 一群封建时代的士兵,能做到这种事,可想而知,他们的领头上司,是花费了何等心思。 别说吃兵肉,喝兵血,肯定还自己添加不少钱粮进去。 也只有倾家荡产造反的人才能比了。 那些官兵,干活之后,就告诉那些百姓他们本来也是大明百姓。 祖上本是一家人。 说他们是商朝的微子后代。 又说是什么三国时期的后人。 总之大家是一家人,所以帮助他们干活是正当的。 不用担心。 百姓们哪见过这种事? 实际上经过村庄的士兵,不去糟蹋良田,不去抢人抢粮食,甚至不烧村子的,就是上等均队,就是他们的福气。 而现在这些大明官兵,竟然能做出这些事。 那民心,自然是刷刷上升。 他们能有这样的表现,自然是军饷够高。 每月足足8两银子。 这样高的收入,都超过七品县令了。 8万兵,就是64万两,其实骑兵更高。 其实每月光军饷就是100万两。 这一年就是1200万两。 当然这是出征时的军饷。 平时只有2两,一两半。 这才是正常银子。 但是能发足了,一样很彪悍。 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 末期的关宁铁骑,军饷充足,其实也挺能打。 能与清朝的中护军对抗。 只是数量上不足,而且缺少对抗的理由。 因为他们生存不是问题。 而是清朝兵打起来是为了生存。 所以后者更加勇悍。 而前者已经军阀化,想着保存实力。 后者还没有军阀化,都是一个个加盟的部落,都是有股份的。 而东百的大臣发现事情不对劲,却又无可奈何。 因为对方是来拯救自己的。 而且那些倭寇的确是打他们打不过的。 他们也知道,大明似乎在养寇自重。 有种拖着不走的感觉。 但是劳师远征,他们不相信对方能坚持多久。 的确以现在的户部存银,也坚持不了多久。 马虎十年时间。 他们看得出来,却阻止不了。 这就和下棋一样,你知道对方要这样做,但你还不能阻止,因为对方已经卡住了你的命脉。 就像现在一样,难道东百大臣没想到大明想吞并他们吗? 肯定是想到的。 但是却无可奈何,毕竟是他们既打不过倭寇,更打不过大明朝的人。 而且不光如此,就是他们自己内部也有人,同样在积极融入大明。 他们说:“我们本来就和大明是一脉相承,如果加入大明的话,我们也可以有机会上天封神。” “是啊,咱们同根同源,又是一样的文字文化,这是理所当然的。”有些人就是这么想的。 于是在里应外合之下,东百数千里江山,就这样逐渐落了大明的口袋。 而倭寇们,只得到了一些抢劫的好处。 很快也就用光了。 事实证明,抢劫得到的财富看似多,其实远远没有建设来的多。 而且抢劫得到的财富,并不能提升生产力。 如果不将它用于扩大再生产,而仅仅是自我享受消费。 此时,也有很多人不服气。 他们纷纷说道: “我们东百立国也有数百年,从隋朝就单独立国。” “现在足足近千年。” “加入大明有什么好的,宁为鸡首不为凤尾,就算所谓封神真的能够封神吗?” “没错,就算是能封神,那也是到了后面几代才能够成功。和我们没有关系。” 的确如此。 融入大明的前面那几代是根本不可能成功封神的。 他们还是外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