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丽和何威继续吵吵闹闹,住在杨叶跟何田田的房子里。
何田田歇班回家的时候,会接上杨叶和小沐阳,回去住两天。
车一拐进小区,小沐阳就会指着外面嚷:“奶奶家!奶奶家!”
在她心里,那个小房子,不是她和爸爸妈妈的家,而是爷爷奶奶的家。
下班回家后,如果天气好,杨叶就会骑上小电驴,把小沐阳放到儿童座椅上,母女两个去兜风。
工作节奏放慢了,又远离了让人窒息的家庭环境,杨叶和小沐阳的精神状态,是一天好过一天。
一天夜里,杨叶搂着闺女睡得正香。
突然手机铃就响了,她赶紧把手机按静音,摸过来一看,何田田来电。
“干嘛?孩子都睡了!”杨叶压低声音。
“媳妇儿,出来分啦!”何田田眉飞色舞的声音传了过来,他是一点都不带收敛的。
“你帮我查了?”
“没有!你不让我查,我哪敢查!我是说,好几个同事的媳妇儿也都考了,他们也查成绩呢!我怕你不知道,赶紧通知你,快查查吧,好媳妇儿!”
行吧,杨叶慢吞吞点开链接,刷新了好几次,终于跳出了登录页面。
她心跳蓦然加速,手有点发抖。
强作镇定地输入身份证号,又在手机相册中找到准考证,把准考证号一点一点输进去。
点了那个红色的“登录”按钮,杨叶下意识闭上眼睛,不敢看,真的不敢看!
她用手捂住整个手机页面,从上往下,一点一点,先露出来行测成绩看了看,嗯,70多一点,有戏!
又挪了挪手指,露出来申论成绩,天哪!68!
总分将近139!
杨叶心脏狂跳!
有戏!
有戏!!
有戏!!!
最后看到名次——8。
嗯?这么高的分数,才排到第八?这次考试真的是神仙打架啊!
何田田电话又来了,“媳妇儿媳妇儿!多少啊?”
杨叶攥紧手机,“不高。”
“啊?不会吧,没考上啊媳妇儿?”何田田开始唉声叹气,“小杨他媳妇儿可是进面试了,唉!我就知道,你天天看小说,不学习。”
“你放什么屁!”何田田听着他在那边一阵灰心丧气,忍不住开口打断:“我说的是名次不高!过线了!进面了!”
然后再懒得理何田田,挂断电话,就跑去敲爸妈房门了。吵醒了老两口,一脸喜气地说:“我进面试了!进了进了进了!”
杨叶爸爸妈妈也是开怀地笑了,“好闺女!真棒!赶紧看看什么时候面试,赶紧报个班,孩子交给我们,你放心!”
资格复审顺利通过后,杨叶请了年休假。从单位出来,她收拾行李,连夜开车去了省会酒店,进行全封闭式面试培训。
培训班是她自己找的,一个很小很小的、不知名机构。优点就是收费行业最低,整套培训下来,只有七千块。小班模式,两个讲师带10个学生,能最大程度保证师生间一对一演练,方便讲师发现学生的亮点和缺点,进行针对性指导。
杨叶知道,她的笔试成绩不占优势,面试就是背水一战。
她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每天10小时课程,课堂上努力消化吸收,手不停,脑不停。即便有些知识,她自己曾经有所涉猎,也还是不自满不托大,认真听讲。她相信,课堂授课,老师讲出来的,都是最初级最大众化的知识,要想实现面试飞跃,基础知识、逻辑框架必不可少。
遇到练习,她更是珍惜每一次模拟面试的机会,逼着自己做到每一次开口说话,都有头有尾,不打磕巴,言之有物。哪怕面对有些题目,她当时只能想到一个答题点,也会强撑出胸有成竹的样子,围绕这个点,侃侃而谈。
晚上10点下课,杨叶又挑灯夜战,继续查漏补缺、拓展知识,每天不学到半夜12点不罢休。
在这里,杨叶需要感谢她的室友,一个其他岗位的、笔试150+的小姑娘。虽然人家是笔试第一,但是小姑娘不骄不躁,答题风格非常稳,每天也都学习到很晚。
每当杨叶要泄气的时候,看看那个比她小七八岁的姑娘,看着人家永远沉稳、镇定、有耐心的样子,便会油然生出一种自己被续命了的感觉,见贤思齐,她也跟着变得沉稳、镇定、耐心下来。
有时候杨叶甚至会想,如果我是男的,我一定要去追这个小姑娘,她的情绪控制能力,她带给身边人的治愈能力,太强了。
言归正传,面试的日子很快来了。
那天,杨叶“高价”订了一个化妆师,让人家给她化了一个清透的“面试妆”,又梳了梳头发,主打一个清新自然的裸妆感。
杨叶不会化妆,但她觉得,那样正式的面试场合,大家都穿正装,配一个遮瑕又提亮肤色的面试妆,才算对得起那份正式。
进了考场,没收一切通讯工具,然后开始抽签。
很不巧,杨叶抽到了倒数第二号,她前面排着34个人。
杨叶一看这序号,心下马上盘算——复习时间又增多了,是好事。
然而轮到我的时候,考官肯定非常疲惫了,同一套题,让人答了34遍,再多的观点也被说烂了。
进场之后,我一定要表现得精神一点,声音要洪亮,快问快答,观点陈述要简要而准确,如果能结合自身经历,挖掘出富有个人特色的创新性表达,那就一定大胆说!
杨叶从中午一直等到晚上,上了好几趟厕所,肚子饿得咕咕叫,终于轮到她上战场了。
好在一切有惊无险。前几道题,她都回答得太简短了。因为题目太常规,能表述的点就那么些,杨叶每道题思考时间不足20秒,就大胆开口,用非常概括式的回答,条理清晰的表述,迅速结束战斗。
答着答着,考官陆陆续续都抬头了,就那么带着点愣神、又带着点不可思议,抬头看杨叶。
答到最后,最后一道题,竟然是创新型题目!培训过程中,老师对这种题型只是一带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