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兄见郑安平突然问起豕三,便问道:“郑兄欲见豕三何事?” 郑安平道:“吾居管邑数日,颇有人称豕三忠义豪杰。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或当见之。” 城主道:“豕三前为事所迫,张皇离家,至今未归。” 郑安平道:“若得其便,可遣信人告以心腹之言。” 城主道:“定不负管令尉之托。” 郑安平复对粟兄道:“废城之内,大兴土木,兄其观之?吾往观数日矣,正营兄之房基也。” 粟兄道:“正有此意。” 两人与城主告辞,各自叫来自己的随从。粟兄复的是自己的幼弟,同样没有学名,只呼为五儿。两人是管邑的令和尉,分居于大堂两旁的两间耳房中。日后其他人来了,就只能住在厢房内了。 两人带着随从出来,过了桥,进入废城。郑安平带着粟兄登上高台,俯瞰整个工地,果然第二片房基也已经初具规模。郑安平道:“城内地界甚巨,乃故国都邑,为一县邑必无所限也。吾意驿馆就筑于城内,兄意如何?” 粟兄道:“吾观城中,旧基非少,就以旧基起建,事少而功倍,可以为之。惟驿吏之选……” 郑安平道:“粟兄乃管尉,驿吏之选,一就粟兄决之,弟亦无人选。” 粟兄道:“梁西驿已选五人,吾邑复选五人,恐难当也。” 郑安平道:“驿站未备,人选可不即任。兄其观之可也。管邑孤悬城外,盗贼公行,非勇武者莫能当也。虽曰驿卒,其实吏也。” 粟兄道:“郑兄明见。弟当细觅其人,必得允当。” 郑安平道:“城内房基众多,若闲置空费,不若用之以取利。” 粟兄道:“要以何利之?” 郑安平道:“多建逆旅,及为仓廪,以为商贾之便也。” 粟兄道:“大兴土木,所费非少。何得其财、其人?” 郑安平道:“若以修葺城墙为名,顺手建之,其可乎?就如今者,明以修南关,暗以百人修房舍。事既不误,成功必多。” 粟兄道:“兄计若行,吾邑当大兴矣。” 见说动了粟兄,郑安平心中定了一些。接下来就是和粟兄商量驿舍的位置。由于鲁先生已经把四座官宅建在四门附近的房基上,他们要建驿舍就只能在哪家的官宅的旁边修建。由于西边有河流,人行的大致走向是从南门入,东门出。南门是管令的大宅,不方便在旁边建驿舍,就决定把驿舍建在东门旁边。东门的官宅,预定是给小四的。他们决定,还是先与小四商量一下再下决心。 第三位到的就是小四。他同样拉了满满一车粟米过来,还有他的衣甲弩戟。不过他没有随从,孤身一人到任。见郑安平和粟兄都领了随从,心下甚为不平,道:“邑尚未成,先有大夫之气!”郑安平为了安抚他,待其收拾好东西后,专门领他挑选了一间他还满意的厢房。 在城主邀请下,三人一起入了大堂,商量邑中治理之事。 首先就讨论设立驿站的事。不料小四对此十分热心,不仅一口答应了把驿站设在他的住宅旁边建议,而且提出,如果没有特别人选,他愿意出任驿吏! 小四的提议让郑、粟二人都难以理解。因为驿吏仅仅相当于伍长,而小四现在担任的是伙长,整整高出两个级别。放下伙长不当,宁愿去当一名驿吏,让两人疑惑不解,但又不好问,只能含糊地回答道:“驿舍修筑恐将一岁,明岁再议不迟。” 小四对治理地方没有什么兴趣,对郑、粟的提议一律赞成,并不提什么建议。很好几人就感到无趣,郑安平道:“天色尚早,吾等且往废城,再观宅室修筑。”粟兄也觉得没有什么好的节目,只能附议。小四无可无不可。由于小四没有随从,郑安平和粟兄也就不带随从,免得惹小四不快。五旺不堪空闲,主动要求去城外整理荒地,郑安平只得同意了,带了五旺到南城外的荒地里,留下五旺整理荒地,三人进城,登上高台,观望施工进展。 对第二片房基的施工已经到了尾声。诸位先生拿了麻绳和规矩,在第一片房基上忙碌着。郑安平他们发现,这次有人从河里摸了河卵石,堆在工地上。 郑安平很投入地观看着施工的过程,但粟兄,特别是小四明显提不起兴趣。郑安平察觉到这点后,也只能作罢,随着他们在城里城外四下闲逛。 金水河边是光秃秃河岸,河水两岸少见人家。小四道:“自大国入小邑,弟心有不平。今房舍不备,粮秣不足,皆仰于故宅。而故宅远在百里之外,缓急实难济也。大国之乡,人家聚集,凡有所需,多所援者。今身居小邑,邂逅有事,何人可依,但吾五人相依为命耳!” 郑安平和粟兄这才明白小四不快的原因所在,原来是离开了繁华的大梁,来到荒僻的乡邑,从人烟繁茂的都市,来到荒无人烟的远郊,引发了小四深深的失落感。 郑安平深感无力,他并不觉得人烟稠密的大梁有什么好的,反而觉得人烟稀少的管邑能有一番作为。他劝小四道:“管邑虽僻,管国旧都,四方辐凑。不过十岁,必当繁庶。方其时也,四兄居功,不亦悦乎!” 小四道:“弟素慵懒,不似诸兄心怀宏图。惟愿一粥一卧,安适舒畅,勿得劳心费神,寢食不安。” 粟兄也劝道:“丈夫立世,建功立业,义也。昔者,虽有其志,未得其时。今逢其时,焉得负之。自当竭心尽力,一展怀抱。” 小四道:“兄等皆英雄也,必能统领千军,决胜疆场。惟弟则不然。未言千军,只五十军,亦足厌之。若非感郑兄抬举,曾难为也!” 小四的表态,让郑、粟二人均感意外。郑安平小心翼翼地探询道:“四兄其有适意处?” 小四道:“惟弟之愿,与兄等复居梁西驿,每日当值,值毕饱卧,岂不乐哉!奈何离繁华之都会,入穷乡僻壤之中!” 粟兄道:“若论饱卧之福,倒以管邑为优。何者?管邑众少事简,但有疑难,皆托于郑兄与曹先生。吾等便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