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收钱。 村人们自然更想把这份福泽留给子孙后人。 宋均小声道:“先生,村里没有私塾,这些乡人苦于子孙没有门路读书很久了。若是先生来年要请夫子,不如也收了这 些孩童吧?” 杨明明白了。 他却故意沉着脸道:“不行,这名额不能转让,我的酒坊以后是要开遍整个大兴国的,你们不识字,以后怎么做事?” 张老四满脸失望。 钱进皱眉,刚想说他两句。 杨明却话锋一转道:“不过,我可以再开一个班,专门教小孩子读书,什么书本费、笔墨纸砚,我都包了!” “你们家里但凡有要识字的孩童,无论男女,只管送过来就是了。” 村人们大喜过望。 张老四语无伦次道:“这怎么使得呢?我们多少给您出点束脩吧?” “不用,本大官人有的是钱。这叫员工福利。” 杨明一副牛气冲天的样子,不就是希望小学吗?小事一桩! 他点了点头,对自己的想法非常满意。 什么员工福利,他们听不懂。 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为杨明歌功颂德。 顿时马屁如潮。 不过这些文盲,夸人也夸不出花儿来,翻来覆去都是什么大善人、大恩人、大好人之类的话。 杨明听腻了。 哎,真怀念他以前那些狗腿子啊。 各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 尤其是他的贴身书童,能换着花样把他夸到天上去,跟太阳肩并肩。 “杨明。” 这时,钱进忽然走过来,问道:“能否让桥头村的人也进私塾就学?我可以让他们出束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