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女生耽美>闲散宗室八卦日常> 第一百四三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四三章(2 / 3)

,王公大臣亲王贵胄,都在埋首土地,跟下方的土地交流着,说着。

他身处其中,好像没什么特别,或者说跟浩瀚的历史比起来,他本身就没什么特别。

沈葵脑子里转过很多念头,好像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土地无声,但土地长存。

“一个耕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

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

沈葵默契的接了下去:

“布衣得暖胜丝绵,长也可穿,短也可穿。

草舍茅屋有几间,行也安然,待也安然。”

“张公的诗作,今日我才品出几分味道来。”沈知澜说,“可见这次不虚此行啊。”

沈葵点头,“我也是。”

他们两一边锄地,一边和诗,把自己会的诗句通通念了一遍,念到后来,都不记得最开始说的什么,开始想到哪儿说哪儿。

被他们这种欢快感染,开始有人跟着和诗,声音还特别大。

沈葵能忍得了这个?立刻要用嗓门压过去,但是诗句并不是适合高声吟唱,压不过对方。

“别急,瞧我的。”沈知澜马上就找到对应的法子,好汉歌开始施法!

流行音乐就是有这个魅力,曲调朗朗上口,一听就会还洗脑,连听三遍不跟着唱,他把沈字倒着写。

果不其然,好汉歌迅速征服全场,如果碰上不适合的歌词,沈知澜就用哼哼哈哈忽悠过去。

好容易耕完三分地的皇帝一抬头:什么动静?

宗令笑呵呵的:“孩子们正热闹呢!随他们去吧。”

笑笑闹闹的,还多添了几分活力,不是吗?

皇帝哼唧两声,行行行,就他一个干苦力的,实实在在的把地都耕了!

逐渐开始生气。

现在把地耕完了,农官们开始把种子挨个分下来,中间就夹杂着不少不知名种子,谁也不晓得种出来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沈葵拿着种子左右为难,这要怎么种?谁也不晓得啊?

农官忙提醒,“种子大的,挖个浅坑埋一层薄土,种子小的,撒到土上就行了。”

也算是农官的经验之谈。

“那这种大块的呢?霍,这么大?”

农官道:“小心些,这东西好像有毒性,回去记得洗手。”吓的两人忙把种块丢了,同时疑惑,“种有毒的植物干嘛啊?”

“我说的有毒不是常见的毒,是指吃了会拉肚子,头晕的。虽然有毒,但未必不能用,炮制成药材或许能行,只是让大家小心点。”

农官提醒后,两人小心翼翼掂起两根指头,然后丢进坑里。

农官无奈,只能帮忙一起放种子。

“这什么玩意长的又黑又青的,怪不得.......”

沈葵回头,“怪不得什么?”

“怪不得啊怪不得!”沈知澜把那几块根茎翻来覆去的看,嘴上只说怪不得。

“认识?”

“眼熟。”

这玩意儿学名叫做,发芽的土豆。

土豆还没成熟时,表皮就会发青,严重的青里发黑,这些都是没成熟的表现。没熟的土豆会有一种叫做龙葵碱的毒素,吃了就会头晕,上吐下泻的。也不知道是哪位勇当神农,壮着胆子吃了,用小命证明了,确实有毒。

“这东西是哪儿来的?”

农官答:“就是行商们上交的种子,编号甲五十六,属地不明。”

那八成是那些走南闯北的行商,不知道从哪儿弄来的,听说朝廷要找稀罕种子,交上来凑个数,虽然有些微毒性,但胜在罕见,还算符合标准。

可没想歪打正着,当真找到稀罕东西了。

沈知澜想,他这时要是坚称此物无毒,根本没人信,他也解释不了自己从哪儿知道的,手头也找不来成熟的土豆,倒不如用时间来证明真假。

“我们就种这个?其他的也差不多。”

其余五人并不在乎,种什么都行。

全票通过后,他们就把所有发青发黑的块茎挑出来,全部挑了出来,种在他们负责的那块地里。

农官兢兢业业的在一块木牌上备注,种子甲五十六,一共播种五十斤。

插好木牌后还需要扎好篱笆做区分,他们几个就忙着浇水,虽然平时会有农官负责,偶尔还是要过来逛一逛的。

不过此处距离百珍园不远,平时闲逛的功夫就来了。

辣椒有了,土豆来了,火锅三要素来了两,想必距离吃上的日子也不远了。

一切忙活完后到了下午,由韩相宣布散场,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他们六是宗令带来的,也要由宗令带回去,路上叽喳说着今天的感想。

宗令摸着最小一个孩子的脑袋:“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你们能想到这些,很好,以后好好记着吧。”

这场社会实践效果还挺显著,这些孩子都成长不少。

*

亲耕礼后,天气逐渐回暖,天气变暖后第一个影响就是城内物资变的丰富起来,南北货物都汇聚一堂。

这天杜珍娘准备好一桌饭菜后,神秘道,“今天桌上有一道惊喜,不知道你们谁能尝出来?”

“什么惊喜?”沈知汝伸长脖子看,左看右看都没出什么区别。

都是家常菜,素多荤少,加上一个汤,跟平时一模一样啊。

杜珍娘不肯揭晓谜底,非要他们猜,他们就只能品一口猜一下,就是没猜到答案,到最后杜珍娘才肯公布答案。

“这道百珍鸡和老鸭汤,是用茂州来的鸡鸭做的,澜哥儿还记得吗?”

沈齐恍然,“都卖到京城来了?想必一定养的很好。”

“现在不仅养的好,还养出规模了!谁不知道茂州百珍鸡啊!”杜珍娘带着几分与有荣焉,“当时

干货铺子一来货,马上就被抢完了,我好容易才买到的,这可算是地道家乡味。”

他们在茂州土生土长,早觉得自己就是茂州人,现在品尝到此等味道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