虑斟酌,所以他才做什么都考虑怎么样对十四爷是好的,所以今天才不肯说太多。
“太姥姥,十四爷心思仁慈,要是知道太多,说不定到王上面前为那些流民求情,这赈灾的事更是牵扯朝廷上上下下,那么多官员,您说他要是去较真得得罪多少人啊?”
那么些官员,性格不同,角色不同,家世理念不同,要真里面没一个伸手湿鞋的,那只怕也难,不过太姥姥早就懒理朝政多年,所以对于这件事,她没有说是非对错,倒是在其他方面有给了青英一些提点。
“那你觉得你不说,小十四他就不会去打听了?就不会知道答案了?要是他去问旁人,那人会像你这般维护他?保不齐他们马上就向那些官员通风报信了,更有甚者,连同他人再想办法反将他一军了,你说这样的情况不是更让人担心?”
“可是太姥姥……”
“孩子,不要害怕让他知道什么,因为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有些事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从你嘴里说出来,还能给他一些建议,总比在其他人那里知道,还要被人暗地里放冷箭强吧。”
两人说话间,婢女又端了一碗面来。
“你慢慢吃,辛苦一天了,可一定要吃饱了。”
太姥姥说完直接往景容煕的房间去了,想着那里还有一块璞玉要她开导,在她的记忆里,小十四真是泡在书堆里长大的孩子,只要给他一本好书,就能不吵不闹了。
这次上山,他也是带了不少书籍,又跟着许太医上山采药识药,在其他几个仅有的皇子里各方奔走的时候,他真是一门心思扑在学习上。
芸贵妃也不知是哪里修来的福气,竟然养出这般好学还心思纯净善良的孩子。
“太姥姥也觉得是我问了不该问的?”
景容煕双手枕在脑后,半靠着床坐着,碗里的面都砣了,看来是一口没动,太姥姥没有回答他,倒是拿他和青英对比,“你这做主子到底不饿,只需张张嘴巴下命令,青英可是因着你几句话来来回回上下山好几趟,我看他是真的饿极了,我进来的这会他已经第二碗面下肚了。”
景容煕有些不服气,“我以为太姥姥你是懂我的。”
他这语气里带着几分生气也带着几分撒娇,到底都是孩子。
“太姥姥是想告诉你,这世上所有人所处的位置都不同,谁都无法完全理解另外一个人,你觉得他没说实话,他觉得说了实话会害了你,你觉得他不把你当朋友,而他正是因为把你当朋友,才觉得不能说出来,平白惹出是非,所以说来说去你们都没错。”
“姥姥说得这么绕,孙儿听不懂。”
景容煕虽然最上说着不懂,却已经坐起身来吃碗里的面。
他才吃了一口,不禁皱了皱眉,看样子是觉得面凉了,又结成块了,难以下咽。
“要不把这碗倒了,再换一碗进来吗?”
“不用了,想到山下那些孩子拿那些野菜也要裹腹,我这有面有肉又有菜的,还计较什么?”
太姥姥赞赏地看着景容煕,不过还是唤婢女进来,吩咐他们把面热一下再端进来。
“你能体察民情自然是好,可是你从小养在王家,这碗冷面冷汤下肚,只怕许太医有得忙了。”
景容煕点了点头,像小时候一样伏在桌上,侧过脸问她,“我想听听,这件事姥姥是怎么看的?”
这孩子今天可是认真在思考问题了,所以这个问题可不能马虎回答,太姥姥认真的想了一下,说出了她自己看了这么些年总结的一套道理。
“在太姥姥的记忆里,即使是大禹国最鼎盛的时期,作为最底层的看百姓也仅仅是解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而已,但是那时户户几乎可以夜不闭户,人民安定。
所以民以食为天并不是一句空话,不说以后还有什么样的要求,至少以目前的情况看,现在治国的目标一直没变过。所以要是有一天你有机会能左右大禹国的未来,姥姥想告诉你的是,不要忘记你今天这份宝贵的赤子之心,我们能做的就尽力去做,要是实在能力有限,心有余而力不足,那就争取做到八个字:
无愧于心,无愧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