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三百里外的黄河对面,却闹起了饥荒。 章子俊没有把在乌梁素海周边的鞑靼几个部落驱赶,而是选了一个堡点,地点就在五百年后的尔林兔镇,尔林兔源自蒙古语,意为“水草肥美的地方”,依辖地特点取其意而得名。难得的是,还在榆林的管辖范围内,属神木区域,此时只是一片草场,一个蒙古小部落居住地,这个小部落一共只有十三户人家,当季琮带领的这支十人小队驻扎后,双方还对峙了几天,目前相隔三里,季琮利用灌木树枝结寨成堡,又挖了一圈地沟,用来阻挡这些鞑靼人的进攻,把挖出来的泥沙,筑成一圈齐胸矮墙,派出一骑飞快回到榆林通报给参将褚茂林,让其派人来守卫,虽然距离榆林不是很远,可也要走一天时间,当褚茂林给章子俊汇报后,就调动了一个编队三百人,后勤辅兵三百人,用驴马大车装上各种筑城工具及粮食军火等物资,三天后到达了尔林兔镇。 在此地的鞑靼这个小部落,开始只是看到十人的明军到来,很是紧张了一阵,随后看到这支小队没有攻击他们,才稍安心,不过这几天也是提心吊胆的,派出了几个后生监视,又派出一骑往红海子通风报信,在红海子这个地方有鞑靼一个大部落数千人口,这些蒙古部落全民皆兵,凡是十六岁至六十岁战时为兵,平时放牧,当有外敌来时,就会自动组织起一支骑兵队伍迎敌。 对于乌梁素海章子俊足足准备了三年,自从在平安建城后,早就把这一片纳入了扩张范围,可以说这就是一片宝地,作为延绥巡抚,先把前出的一支人马立足尔林兔镇后,随即就调动了延安卫,绥德卫各三千人马汇集到尔林兔。 在这里将要进行一场筑城保卫战,这个地方如果放弃的话,将会影响到将来的发展,光守着榆林、神木一线再过几十年后,就会被沦为蒙古人入侵之地,根本就守不住,明军只能退到黄河对岸的偏头关一线。 这样的举动如果没有朝廷的支持及动员京城的兵马有点不可为,章子俊调动延安、绥德二个卫所的精兵前出,属于私自调动,不过虽然朝廷兵部不知道,还是在章子俊巡抚的辖地范围内,对章子俊来说有把握能守住尔林兔镇,让蒙古“小王子”在这里栽一个大跟头,别的地方管不着,在河套内从此要侵入此地先掂量掂量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