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俊发放的以工代赈的粮食全是杂粮,土豆、玉米、红薯三种,粟米、大米、麦面这些只有在商铺粮店里面自己去买来食用了,在逃荒的这些人群中,以前也有大户人家的,也有家底丰厚的人,这些人本可以不逃荒的,无奈也被裹挟着,因为太多的饥民首先就把当地的大户人家吃空,无论家中囤积多少粮,当大批的饥民蜂拥而至时,群起而攻之,直到吃完最后一口粮为止。 当尔林兔及河湾的人口多了,各种商人就会不远千里随至,比如从定边、盐池过来的商人全是贩盐的,从湖北过来的全是贩运粮食、药材,从江南过来的全是绸布、茶叶等等,这些商人在平安建镇起最先设立商铺商号,这一次也不错过机会,往尔林兔及河湾派出商号,这些商号全是驴马队运输,设立临时帐篷商铺、驴马大棚车商铺,因为看目前的形势还不知道能不能站稳脚跟,听说鞑靼已经在调动兵力,要收回整个乌梁素海。 古代商人的消息最灵通的,也是传播各种消息的渠道,大家通过各种消息的汇集,慢慢就会在人多聚集区形成一个市场,交汇着各种各样的商品行情,商业“情报”,还有就是各种小道消息,旅途奇闻怪事等等。 林熙在跟鞑靼人交易时带回来一个消息,蒙古“小王子”将带兵又一次犯边了,主攻还是大同,这是对明军侵犯乌梁素海的报复,鞑靼人认为明军在尔林兔及河湾准备筑城驻守了,势必压缩鞑靼人的空间,你占了乌梁素海,那我就去占大同。 鞑靼人的情报是乌梁素海有明军的几万人马,让红海子部落监视,另派出一支五千人骑用来牵制尔林兔的明军,二万主力将进攻大同一线,一万精骑进攻宣府。 鞑靼“小王子”又犯边了,朝廷得到这个消息时,已经一个月后的事了,鞑靼的二路主力游骑侵入到了鸡鸣湾一带了,分头进击。这一次朝廷没有准备,加上朝中乱象,京军人数不足,只能让宣府及大同守军全力抵挡。 来攻尔林兔这支偏师,只是牵制章子俊的几万人马,其实章子俊只有刚装备不久的三百火枪兵,三百掷弹兵,三百后勤辅兵,一个百人直属炮队,加上延安卫三千兵、绥延卫三千兵,总兵力勉强七千人。在这个七千兵中,骑兵只有一千,余下全是步卒。 反看鞑靼这支五千人骑,全是双马精锐,加上红海子部落倾巢而出三千骑兵,加起来有八千了,好在章子俊是防守,看看人数似乎相差不多还能一搏。 这一路鞑靼兵得到的情报是,明军有二万多,把逃难驱赶来的饥民也算进在内了,所以很是小心,不急着进攻,慢慢开进,试探明军的反应。这样做很保险,因为鞑靼人机动性很强,来去自如,一直以来明军只能被动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