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依旧会这么选。”
顾皎一怔,而后也摇头笑笑:“是我狭隘了。”
她起身倒了两杯清水,递给慕晚一杯:“作为赔罪?”
慕晚端着杯子左右看看:“见多了以茶代酒,你倒是更省事些。”
“不过……”她亦站了起来,粲然一笑:“共勉。”
——
“主子。”
谢九匆匆进了门,见谢长陵正低声与将领模样的人吩咐着什么,便闭了声,安静地站在了一侧。
“你们先出去吧。”谢长陵看了他一眼,冲身侧的人摆了摆手。
那人依言退下,谢长陵方才转向了谢九:“小九,你说。”
谢九走出几步,半跪于地:“主子,顾府的暗线回来了。”
“嗯。”谢长陵将烛台移开了些,神情淡淡:“顾青行伤得如何?”
“依您所言,暗线没下重手,不过宫里动静不小,承熙帝又重新往顾府调了批影卫。”
谢九回禀完,忍不住抬头问道:“动用我们埋了这么久的暗线,只是让顾相轻伤,会不会有些可惜?”
经此一事,再往顾府送人,难于登天。
谢长陵合上手边的书,眼帘微垂:“顾青行终究真心照拂过崇玉,只这一点,便不该伤他性命。”
“那为何……”
“此番,我意不在顾青行。”谢长陵淡淡道。
见谢九依然不解,他也没再多说:“小九,今日之后,你不必再跟着我了。”
谢九一惊,急声开口:“主子,可是属下哪里做错了?”
谢长陵靠在椅背上,墨发披散,面容被烛光映得有些模糊:“崇玉身边需要一个可用之人,这些年来往帝京传信之人都是你,有你陪着他,我也放心。”
“主子是担心二公子?”谢九这才松了口气。
“这事瞒不了他多久,我也没打算瞒他,到时候他要是想做什么,都不必拦着。”谢长陵右手抚上眉心。
“二公子近日已经好了许多,主子,您……其实可以与他好好谈谈的。”
以往兄弟二人各处一方,虽不易相见却自有情分所在,而今……
谢九抿了抿唇,他没有至亲之人,在他眼中,自幼一同长大的暗卫们便是不可割舍的手足,看着谢长陵二人如今生分的样子,他心里也着实不好受。
“该说的话我都说过了,他心中也该有定论,无需多言。”谢长陵淡淡道。
“我知道他如今不好过,若非情势所迫,我也不想逼他至此。”
谢九不解地皱了皱眉,想要问些什么,见谢长陵身上掩饰不了的乏意,终是冲他行了一礼,退了出去。
谢长陵独坐许久,影子映在墙上,摇晃几番,最后随着他疲惫俯下的身形渐渐融在了一起。
——
与慕晚交过心后,顾皎心中的郁气也渐渐散了。
世间不如意十之八九,但在顾青行的庇护下,她几乎不曾受过任何委屈。
比起慕晚,她所介怀之事,倒是有些不值一提了。
之后的日子,她便留在了顾府专心照看顾青行,省得他带着伤还闲不住。
直到一日清晨撞见君珩从顾青行房内出来,她才恍然记起已许久没见到他。
她远远冲他一笑,君珩的目光却只是略略在她身上一停,继而眸光一沉,急促地别了过去。
顾皎心中疑惑,君珩却已快步走出了院子,她便也没细想,推开了顾青行的屋门。
顾青行伤已经好了大半,靠在窗边软塌上认真思索着什么,神色难得带了几分凝重。
“顾大人又在忧国忧民呢?”顾皎将窗户推开了些,又将床榻上的薄被拿来给顾青行盖上。
顾青行这才发觉她来了,蓦地回神,而后轻叹口气:“堰郡出了些乱子。”
“怎么?”能让顾青行发愁,大抵不会是一般的事。
“前几日,堰郡的一位文士,在戏台上言辞激慨,怒斥知县元鹤借着在朝中有重臣包庇,加重赋税中饱私囊,枉顾人命。”
说着,顾青行眼中泛起一丝冷意。
“府衙得了消息暗中命人去抓捕他,那文士心性极烈,当即便撞死在了他们的剑上。”
顾皎紧紧皱起了眉:“那文士所说,确有其事?”
“派去堰郡的钦差传回消息,去年秋,堰郡数十名农户因为征粮和衙门起了争执,数亩粮田被付之一炬。”
顾青行沉默片刻:“这也只是沧海一粟罢了……若非文士殉死激怒了清流一派,桩桩件件,怕是永也不会传到帝京。”
“而他所言,包庇元鹤的重臣也确有此人,户部尚书元清,是元鹤的堂叔。”
顾青行闭了闭眼:“如今逼得名士以血为谏,我于心有愧。”
顾皎眉心紧皱:“他们就大胆到如此地步?”
“这几年……”顾青行顿了顿,“朝臣们都太过松散了。”
顾皎一怔。
“你方才,可看见陛下了?”顾青行忽地问起。
“嗯。”她如实点头。
“陛下特意过来,便是为着此事。”说着,顾青行眸色渐深:“这还是我第一次见他动怒。”
君珩?顾皎愣了愣。
“皎皎,你可记得,我曾说过,陛下有贤君之能。”
顾皎垂下眼,轻声道:“可你也说过,他心不在此。”
君珩无心帝位之事,本就算不得什么密辛,若非如此,朝臣们又怎么会明目张胆地倾向于逢迎左右二相。
她并不清楚这些年君珩究竟经历过什么,可她却隐约觉得,如今的君珩……对目之所视的一切总是带了些许厌倦之意。
或者……是自毁?
这个词莫名浮现在脑海中时,顾皎心下不可名状地颤了颤。
“既在其位,怎么能全然不受其扰。”顾青行微叹:“陛下是将堰郡祸事,归罪于自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