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依疯了一样冲到学校后面的河里,想要找自己的女儿,哪怕是尸体。 褚俊山没有办法,只能带着几个学生一起跟着过去,只有许肆受伤,所以留在了教室里面。 但是他们并没有在河里找到林小琪的尸体,这条河很长,不过下游不远处有长长一截都被水草覆盖,而且水并不深,水草的根须已经碰到水底部,尸体很难漂到下面去。 但也不排除尸体真地飘到下游的可能。 如果真是这样,那就不是他们几个人能够找到的了。想要找到尸体,恐怕只能等到明天召集更多人来找了。 就在褚俊山准备带着大家一起回去的时候,忽然听到一声惨叫,随后是噗通一声,李双一头栽到了湖里。 褚俊山将李双拖上岸的时候,李双已经死了,他的喉咙被划开了。 因为雨势很大,天又黑,所以没人看到李双被杀时候的情况。褚俊山认为是林依做的,只有她有动机,但林依否认了。 事情越来越乱,褚俊山只能跟其他人带着李双的尸体回到教室,回去后他们才发现,许肆已经死了,死于失血过多。 面对这样的情况,褚俊山濒临崩溃,他找来绳子将林依和刘长林两人绑住,让吴月看着他们两个,然后他自己回派出所叫人。 等褚俊山走后,吴月看着被绑住的两个人和两具流着血的尸体,一点都没有感到害怕,而是讲述了一个其他人都不知道的故事。 其实林小琪是她杀的。 吴月一直暗恋李双,她从小就被同班的同学欺负,因为长相的原因,别人给她起了个外号叫孙猴子。 当时只有李双不这样叫她,后来上了同一个初中,进了同一个班,他也从来没有跟人说过吴月有这样的外号。 傍晚的时候,听到李双说了他跟刘长林做的事情之后,吴月让李双别急,他们又折回头去了学校围墙后面。 这时候林小琪还在昏迷之中,吴月也以为她已经死了,便提议把她扔到河里,她的想法很简单,想要制造溺水的假象,她根本不知道死后入水跟真正的溺水是不一样的。 假如这时候林小琪真的死了,即便他们将他扔到水里,也很容易被查出不是溺死,而是死后被扔进水里。 李双不敢做,吴月就亲自动手,但是快要把林小琪扔到水里的时候,林小琪的睫毛动了动,她没死。 但是吴月一想到李双之前对她的依赖眼神,还是把林小琪扔进了水里,她不想失去李双对她的依赖。 说出真相之后,吴月歇斯底里地控诉起来,她是个单亲家庭,父亲平时除了喝酒还是喝酒,有时候还会动手打她,但是林依从来没有发现这些。 她眼中只有自己的女儿。 后来她又问刘长林,为什么要杀人,因为如果不是刘长林,一切都不会发生。 刘长林却只是告诉她,自己想出名而已。 吴月用玻璃划开了刘长林跟林依的喉咙,然后用同一片玻璃划开了自己的喉咙。 …… 一直到这里,都是一部正常的悬疑小说,只不过里面加入了一些人文元素,比如留守儿童,比如家暴,比如校园欺凌。 但是后面就开始变得不一样了。 画面一转,一间白色的房间里,一个男人被一群围在中间,他闭着眼睛,口中念念有词,说的就是前面的故事。 有人记录着他说的这些话。 围着他的这些人,其实是警察和精神病院的医生们。 被围着的男人,之前因为伤人未遂被抓了起来,被抓起来的时候,他正拿着刀要砍人,后来被证明是人格分裂。 之前那一切,都是他的人格之间的对战。 最终的结果让医生们很满意。 他们得出结论,男人的邪恶人格已经全部清除,只剩下那个叫褚俊山的警察人格,所以不用担心他会再害人。 警察听取了建议,而且男人确实也确实没有重罪,他只是拿刀吓唬人而已,所以男人最终被释放了。 男人被放掉之后的第二天,他就拿着刀去将之前没有杀死的那个人杀了。 故事的最后,视角回到褚俊山身上。 他冒着雨赶往派出所,却在路上看到了一个全身湿透的小女孩。小女孩告诉褚俊山,她在找妈妈,而她妈妈就是林依。 听到小女孩的话,褚俊山很高兴,这是他今晚遇到的第一件好事情,林小琪没死。 他将林小琪抱在后座坐好,准备带她一起回派出所,但是没走几步,就感觉腰部一痛,等他转头,那里已经插了一片长长的玻璃,还有林小琪诡异的笑容。 …… 这部小说参考的不仅仅是《致命身份》,同时也借鉴了《告白》,老师和学生的角色设定都是来自于后面这本书。 于东想要借用这几个角色,为这本书增添更多的人文关怀。 男人为什么会幻化出这几个人格,虽然小说没有介绍,但是不难理解,因为这几个孩子包括林小琪都有一个共同点,缺少关爱。 他们既缺少家庭的关爱,也缺少老师的关爱。林小琪作为最后的人格,家庭和老师这两个方面都融合到了一起去,她的母亲正是老师。 门卫这个人格,其实就是男人自己。 警察那个人格,是男人期望成为的角色。 于东在小说里也没有交代李双是不是林依杀的,但是事实上李双确实是林依杀的,因为林依前天才刚刚看到新闻,有个学生杀了人,但是因为年纪不够所以没有判刑。 林依知道,如果把李双交给法律,那李双肯定不会受到严厉的惩罚,所以才决定自己动手,这一点跟《告白》里面也很相似。 不过于东只写了一半,后面一半没写,留给作者去遐想吧。 另外,于东也在小说里面设置了一个小细节,那就是所有人的名字都带数字的谐音。 林依,李双,褚俊山,许肆,吴月,刘长林,林小琪……从一到七,他们每个人都代表了一个数字。 读者一开始在看的时候,可能会察觉到这一点,但是他们不会理解是为什么。等到他们看到结局,知道了多重人格之后,大概会意识到原因。 …… 大纲出来之后,于东大概估算了一下,小说完成可能需要十二万到二十万字之间。不过有了大纲之后,故事也就好些多了,应该用不了一个月这本书就能出来了。 十二月底的时候,于东刚把《致命身份》写了一节,吉米就来找他了。 吉米见到于东的第一句话就是:“东,我心心念念的《生化危机2》写好了么?” “没有。”于东回答得很干脆。 “还没有吗?这效率不是你的风格啊。”吉米伸头看了看于东正在写的稿子,“这是《生化危机2》么?” “不是。”于东摇头。 吉米眨了眨眼睛,“东,你不会告诉我,《生化危机2》你还没写吧?” “写了一半,不过我有一个新计划想要写,所以先把《生化危机》放一边了。”于东如实跟吉米说道。 “……” 吉米不知道该说什么。 这既是一个坏消息,又是一个好消息。 坏消息是,《生化危机2》被耽搁了。好消息是,于东又有新作出来。 吉米决定先不去管坏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