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金花的成长(2 / 2)

又不相熟的人出去的原因,都得担着责任呢。

宝珍啊,就是心太软了。

三十几个人被王金花分成七个小组,分散到春城各个厂子去售卖衣裳,王金花只需要接货清货拿货,顺便接待一些药厂和运输队介绍来的零散客人,一下子清闲了不少。

但她没闲着,买了本子回来,把每一笔没有成交的交易和客人们挑剔提的意见记录下来,到了晚上一条条看,从中吸取教训。

春城的人们也注意到了这些卖衣裳的小摊贩,有一说一,这些衣裳是真的好,款式新颖质量过硬,尤其是今年春城难得的下了一场秋雨,降水量还不少。

在滇省待过的人都晓得,这里有“四季同穿戴”的说法,哪怕是最热的夏天,只要下雨,那也得把外套翻出来穿上,更别提秋天。

王金花卖出去的外套大衣出现在春城的各个角落。端庄优雅的长款呢子、干练简洁的短款灯芯绒、还有时尚新颖的牛仔夹克,搭配上时尚的喇叭裤,成为春城新的风潮。

爆火的生意让不少人看到商机,卖衣裳嘛,谁不会。一通打听,哟,这衣裳竟然真的是羊城过来的,羊城啊,那可是上千公里的距离呢!

衣裳卖这么贵,进货价肯定便宜不了,千里迢迢去一趟,若是进少了那还有什么赚头,怎么着也得进了大几十件上百件吧,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火车上是出了名的小偷多,万一钱丢了,那真是祸害了几代人。

真能下定决心南下的,寥寥无几。

可也有脑子活络的打听到这些小摊贩的衣裳都是从一家店铺出来的,便有人找到了王金花,问能不能从她这里拿货去卖。

王金花当然是愿意的,她虽然不知道什么叫转型,但这段时间的改变让她意识到,做批发生意比零售要省事赚钱。

见有人成功,其他人紧随其上,到了如今,已经有三十几个小团伙在王金花这里拿衣裳了,且人数还在增长。

又因为王金花定下的区域规则,所以这些人并不少全部集中在春城,有一些到了周围的镇子集市上,还有一些,家乡有火车站的,直接从春城背货回家乡卖。

最初手里有几千块货款就吓得做噩梦的小姑娘,如今每天都带着几万块钱去银行。

若不是身边的保镖,若不是邓梅和另外几个相熟的小干警每天下班了主动过来陪她去银行,王金花怕是早被小混混们盯上了。

晏清是看着王金花一步步成长起来的,最开始他把王金花当老板,做好自己本职工作,时间长了,他又把小他几岁的王金花当成妹妹来照顾。

于波和张文祥两人口才比他好,待在店里守货的时间比他长,他则跟着王金花去火车站接货,陪着她送货。渐渐的,只要他一个人能拿的东西,他就不会让王金花插手。

王金花忙起来忘记吃饭,他会出言提醒,之前店里的卫生是金花和银花自己做,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了傍晚,晏清就去拿打扫工具,在王金花盘账的时候做卫生。

眼下王金花让他去鹏城,他免不了担心如果他不在的时候,金花被人欺负或者忙得不吃饭怎么办。

王金花看出这人脸上的担心,以为他是怕没了工作,笑笑道:“担心什么呢?怕人家抢了你的位置没工作?我跟你说,宝珍那边的待遇绝对比我这里还要好。”

“我不想长时间离开春城,去了外面吃不习惯。”晏清闷闷道。

这是晏清第一次表达自己的想法,王金花想想也是,招人的时候说在春城工作,大家都是滇省人,故土难离,王金花自己就是个家乡宝,只想待在春城,对于去其他地方闯荡没兴趣。

“那把人送过去你再回来。”晏清想留在春城也不是这么大事,她先前只想着晏清能力强,负责任,堂妹现在公司起步定然是需要人才的,如果去了堂妹身边应该会有更好的前途。

但晏清不愿意离开家乡的话,还是不要勉强他好了。

王金花现在重心在要帮堂妹送人过去鹏城这事儿上,不知道有人在背后把她的情况打听得清清楚楚。

这么多人出发去鹏城,车票肯定要集体买才安心。

“火车站那边说好了吗?”

见于波满头大汗的回来,金花连忙递上一瓶汽水。

“说好了,庄主任帮的忙,帮我们留了三截相连的车厢,等人到了之后拿身份证过去打票就行。”

这是王宝珍第一次招工,为了避免大家怀疑,她特意请邓梅这边和镇上的公安打电话说明情况不算,还请何舟的秘书给清水镇政府打电话过去。

有了官方作证,王永顺还是村委干部,王家名声一直很好,大家没有怀疑,尤其是他们村和自家亲戚,去的人比上次还多,除了年轻的未婚男女外,还有不少是刚结婚没有孩子的小夫妻。

王爱党和周芳芳把家里的东西托付给大哥大嫂,带上王宝珍的舅妈表嫂表弟表妹,和这些小伙子出发去春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