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七点半,路池从睡梦中醒来,伸手按灭了闹钟。
今天是暑期学校正式开学的第一天,他们需要在早点起床,做好准备工作,等待学生们的到来。
昨天分完工,今天早上一起床大家就有条不紊地忙碌起来。
打水、捡柴的两人组昨天晚上吃饭过后就跑出去把缸里的水和灶前的柴都添满了,所以现在不慌不忙的,连刷牙洗漱的姿势都显得比其他人悠闲几分。
其他人就完全是战斗状态,尤其是做饭组。今天是左卿这一组做饭,他们商量了一下,早上就不用左卿一个人劳累了,中午和晚上她一个人掌勺累着呢。
早餐简单一些,给大家煮挂面。食堂的厨房有两口大锅,可以同时使用。不过,面煮多了会坨,一口锅一次最多煮三碗。四个人,煮面应该都难不倒大家,一人负责三碗,正好还能轮流去洗漱。
王宇跟路池也早就商量好了,早上需要洗漱,路池先不急着学烧火,先去洗漱,王宇赶紧把火烧起来,不耽误做饭的人的进度。等火起来了,正好来换路池去看着火,稍微添点柴,最低标准保证王宇洗漱期间火不熄灭。
王宇简单教了路池添柴的标准,“记得要给灶留空隙,不能一股脑塞很多柴把这个灶全塞死了,煮面不需要太考虑火候,你看着火小了就在边上加两根,这样就一定不会熄灭。我一会儿就过来了。”
路池表示知道了,换了王宇出去洗漱。
看火是个很轻省的活计,尤其前面烧火的是靠谱的王宇。他虽然交代了路池添柴的要领,但还是最大程度地做了准备,烧了几根稍微粗点的木柴,尽可能地让灶里面的火在他回来之前一直保持旺盛的状态。
王宇出去后,路池拿着火钳,来回盯着两个灶里的火,时刻准备着一旦火小了就添柴,结果他把眼睛都瞪累了,火苗还是旺盛着。
王宇洗漱完回来,就见路池全身紧绷地看着火,他不禁有些好笑,没想到平时做什么都显得游刃有余的路池看起火来是这么一副小孩儿模样。
“我看看,火怎么样?”
“火一直好着,我都没添柴。”路池的声音还是跟往常一样松弛,看不出丝毫紧张。他把中间位置的马扎让给了王宇,自己坐到了另一个位置偏点的小马扎。
“行,等中午咱们两提前一点过来,我开始教你生火。等你也会了,咱们两就能轮班,烧火这活计,最难的就是生火,只要学会了生火,看火不算特别累。”
路池点头答应了,正好火现在变弱了,王宇开始添柴。
“其实之前教你的添柴方法是最大程度保证火不熄,最好的添柴方法还是添在中间的好,但我怕你是新手,往中间添把火压灭了。你看,这样把新柴架在下面燃的旧柴上。既不会压灭下面的火,又能很快引燃新柴。”王宇边说边示范。
路池记了下来。学着王宇的方法给里面的灶添柴。别说,添得有模有样的。王宇深谙鼓励教学,毫不吝啬地夸了起来。路池看着重新变得旺盛的火苗,眼里也带上了笑意。
烧火组十分顺利,做饭组却不太顺利了。
煮面确实简单,但要一锅煮很多面而且不坨其实并不容易。
做饭组里面有两个只有煮泡面经验的小白,有一个一锅面全部坨在了一起,另外一个好一点,只有部分面条的两端坨在一起。
这两人煮的六碗面放在桌子上明显跟之前六碗不一样。幸好12碗调料都是左卿放的,所以没有出现酱油放太多做出黑面条之类的情况。
面条不能久放,之前的六碗已经被其他有空的六人端去先吃了。谁也不知道剩下来的两人煮出来的面会是这样。
路池和王宇硬着头皮吃着碗里的面条,坨在一起的口感很差,里面硬邦邦的,坨得狠的甚至里面还是夹生的。
煮面的两个队友看大家难以下咽的样子很惭愧。但是现在已经八点半了,没有时间再重新做面条。而且大家都知道,出来支教,这么六碗面条倒掉肯定影响不好,今天还会有学生过来。
左卿过来看到大家碗里的面条也很不好意思,大家吃得不好,她这个组长也难辞其咎。
“后天的面条保证给大家煮好,就由我和陈橙煮。”陈橙是先前跟左卿一起煮的队员。
路池味同嚼蜡,绷着表情吃着面条,听完左卿的话松了一口气。
没想到王宇提出了反对意见,他吃着最坨的面条,说着最理智的话,“不用,就这样轮着来,让他们多煮几次就好了。早上的时间紧张,你两要是一直煮面条都没时间去洗漱,后面的日子长着呢。换一下煮的顺序就行了,让那几个今天有口福的后天也来为队友的煮面技术进步添砖加瓦!”
众人听完气氛一松,就连已经吃完面来送碗的,两个吃坨面的预备役都笑了起来,“对对对,大家一起分担着煮吧,不然你们煮完12碗面还要去洗漱,早上太赶了,就是辛苦左卿组长还是得把12碗的调料都放一下,只要不再出现其他的惊喜大礼包,坨点我们就多嚼几口,为队员的进步添砖加瓦。”
“我们也会好好努力,争取让大家全员吃上煮好的面条。”煮了坨面的李坤和王策明看大家这么包容,也赶紧表决心。
虽然不知道未来还有几次吃坨面的时候,但神奇的是,大家的心情竟然都还不错。
先吃完面条的没事的就先去教学楼进行准备工作,做饭组的就留下来洗碗收拾,路池和王宇吃完面也把灶前收拾好之前才往教学楼去。
九点之前,全员到齐,报名用的桌子凳子和登记表也全都在教学楼前摆好了。
路池负责的是高班的报名工作。他和陈茜、李坤、陈升四人一起,路池负责登记,陈茜在高班的教室里等着大家,李坤负责给孩子们发笔和本子,陈升负责处理突发情况。
其他的班也是四人一组,分工协作,所有人准备就绪,只待学生前来。
第一位来报名的是一名小班的学生,是村中心小卖部奶奶家的小孙女,今年6岁,名叫张悦。她牵着奶奶的手,慢慢地走到了小班的报名位置前。
“这是我孙女张悦,今年6岁,还没开始上小学,能送到你们这儿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