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它放在桌上,轻推向张疏桐。
张疏桐甚至抽不出一丝力气去拿起桌上的纸,她心中已有预感,可在展开的纸面上真真切切地看到“和离书”三个字时,眶中的泪还是不自觉地流了下来。
“新婚一月便和离,你让我怎么和父母交代?怎么面对京城中的流言蜚语?” 她死咬着唇,不想再发出任何的哭声破坏仅存的一丝体面,可话一出口,滔天的委屈也好似有了出口,一语言罢,她早就哭得泣不成声。
非是质问,反而成了低三下四的乞求。
赵醴的目光迅速从泪脸移向挤进门来的天光,沉声道:“我已经考虑到此事。祖母近些年一直身体抱恙,我不想她为此事烦忧,而且张少卿与我父亲为朝中同僚,若让他们知晓,必当倍受阻挠,所以我们只和离,这处宅子你仍可住着。等过三年,不,一年,我再去试探他们的口风,设法把真相告知他们。”
张疏桐轻试颊边清泪,苦笑道:“那你又何必急于这一时?等一年后,再与我签下这和离书不好吗?”
“不好。必须现在。”赵醴的声音一改方才略带柔软的商量,瞬间强硬起来。
张疏桐隔着三尺圆桌望向赵醴,交错在他身上的光影晃得她双眼模糊,她从未敢如此明目张胆地看向过眼前人。
楼阁高台上的遥遥一望,经年累月的窃窥苦思,新婚之夜的忐忑暗喜,都被这一纸和离变成了笑话。
和墨濡笔,清台垂迹,寥寥三年,不过如此而已。
*
三年前上元灯节,整个皇城如沐白昼。皇城主道两旁的榆杨挂满了各式的灯笼,此夜无宵禁,皇城内涌入了潮水般的人——荆钗布裙,绫罗绸缎,白马香车,草鞋木屐,共享华节。
张皖作为大理寺少卿受圣人之邀携家眷至琼楼赴宴。
琼楼东西各有两处高台隔空对望,东台为圣人与大臣及其男丁饮酒取乐之所,西台四周以红纱为遮,是大臣家中女眷享宴的地方,两台相距不远不近,立于其中一处凭栏而望,另一处的人一举一动也能辨清,可却看不清人脸。
张疏桐不喜热闹,煎熬地坐在西台上,听着周围名闺秀女讨论着胭脂水粉、玉簪长裙,她却提不起半点兴趣,只得了无生趣地向西望着无边暗夜,期盼着那轮清月赶快爬到高台斜西。
到那时,圣人下令燃放烟花,这些女眷便会像开了笼的鸟儿,争先恐后地涌下台去玩闹,而张疏桐便可趁机溜回家,独享清净。
可她在一片嘈杂中独辟出来的清净没持续多久,便被一群叽叽喳喳的闺女打破了。
“谁弹琴弹得好?来为我助势!”韦世荣从锦盒里拿出一把闪着寒光的长剑,一下从座位上跃到了高台中央,脱下肩上的披氅随手扔到一旁,冷剑倏地指向繁星夜空,剑势已成,即刻便舞了起来。
身姿飘逸如三月杨絮,灵动如水中游鱼。
周围一阵阵地叫好,可韦世荣身形一顿,皱起了眉:“你们谁来弹琴?!”
张疏桐盯着高台中央如灵蝶的身影一时恍神,她以为未出阁的姑娘一定如她般恭顺谦静,却不想有如此女子——媚如千阳,艳绝牡丹。
“我来。”等张疏桐回神,她已经站起来毛遂自荐了。
一双双玉手向她传来一把琴。张疏桐抱着琴越众而出,将琴置在矮几上,敛衽席地而坐,双手抚在紧绷的琴弦上。
她向韦世荣微微一点头。
长剑一出,琴弦嗡鸣,剑声琴声相伴相喝,琴疾而剑快,琴缓而剑柔。
张疏桐沉浸在一舞剑一抚琴的无间合作中,浑然不觉璀璨的烟花已经在西月前绽放,她逃跑的时间到了。
听到时而铿锵如松时而软绵似水的琴音,东台上的圣人和大臣们纷纷停箸置樽,噤声望向西台飘忽的红纱。
看见那个婉转如灵蛇的身影,赵醴的心仿佛被紧紧地攥了一把,甚至连呼吸都忘记了。
等琴音断绝,高台中央身影消失,他才恍然回神,匆忙问向身侧的好友方如槐:“那惊艳绝伦的女子是谁?”
西台众人早已散去,只剩红纱随风而舞。
沉月静谧之下,一个慌张的身影跑进高台,四下翻找后茫然望向这边,却瞬间挺身不动,好似被吓到了,片刻后又再次翻找起来,很快便抱琴而逃。
方如槐望着红纱,好似被抽了魂,连酒樽的玉酿倾洒出来都未曾感觉。
直到赵醴推了他一把,他才喃喃道:“我认得她。大理寺少卿张皖之女张疏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