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们怎么想朕都好,既然已经走上了这条道路,朕也早已经做好了成王败寇的觉悟。” “大哥……这场斗争,朕知晓定当要和皇叔们争个你死我活。” “但是,最后胜的人,只能是朕。” 朱允熥突然正色且严肃的看向朱烨,眼神直勾勾的让人不容忽视。 “大哥……所以,你要站在哪一边?” 突然的问话,让朱烨一怔。 已经没有了刚才那般亲和的气息,朱允熥如今浑身散发着冷意,让人不由自主的产生了距离感。 朱烨知道,刚刚那个软弱的像是孩子一般的朱允熥已经不见了。 眼前的朱允熥,才是那个真正的野心勃勃的大明现任帝王。 他还奇怪,朱允熥怎么会突然到他的面前来示弱。 原来……不过是想要把自己拉入他的阵营。 这倒是有意思了。 看来,朱允熥对自己的戒备,放下了不成? 看着眼前负手而立的朱允熥,朱烨自嘲的笑了笑:“我又有什么本事……插手你们之间的事情呢。” 一句轻飘飘的‘你们’. 显然已经划清了他与朱允熥的界限。 “大哥真当如此狠心?” 对于朱烨的回答,朱允熥好似并不意外。 “即便我表明态度要和皇上统一战线,皇上又岂能信得过我?” 朱烨倒是沉默了片刻,开口道。 “大哥,说的也是。只不过有时候,太过聪明也未必能够孑然一身。” 朱允熥突然笑了出来,意味深长的看了朱烨一眼。 也不等朱烨回话,朱允熥垂首:“朕乏了,就不久留了。” 说罢,朱允熥提脚便朝着门外不紧不慢而去。 朱烨看着朱允熥离开的背影,心中却是思绪万千。 朱允熥说的对,他早就已经不能置之身外孑然一身了。 之所以不站在朱允熥的立场,也不过在这场局中,他自始至终都是站在朱允熥的对立面。 当然,也像是他说的那般。 即便他愿意站到朱允熥的身后,朱允熥也不会信任他。 倒不如像是现在这般,他表明中立的立场,朱允熥也不会再猜忌他另有所图。 朱烨也明白,今日朱允熥来见他的意图何在。 朱元璋身故的消息已经放出去,朱允熥能坐住才怪。 先前因为朱元璋不在世的消息一直被压着。 即便那些聪明的藩王早已经有了猜测,却也不敢轻举妄动。 毕竟有蒋瓛和沐惠的情报网在,这消息即便是从手指缝里露出去,却也不会泄露的太过分。 那些藩王没有证据,只能按兵不动。 否则,一旦朱元璋身故的消息是假,他们掉脑袋便是真。 病中的老虎依旧是老虎,所以哪怕朱允熥对外宣称朱元璋病中,却也让人忍不住望而生却,只能观望。 况且还有一个说服藩王的理由,便是朱允熥登基。 朝中大臣不明了,可是各地藩王却都是知道朱烨的能力。 能够将他们众兄弟中最为出色的朱棣都制服,这个侄儿的能力,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 他们不相信以朱允熥的能耐,真的能够挣得过朱烨。 所以既然朱允熥能够登基继位,除了朱元璋授意以外,没有别的理由能够说服众人。 因此朱允熥的一干王叔,除了朱棣和朱权两个知情的,其他人都以为朱允熥即位,真的是朱元璋授意。 也正是基于这个理由的基础上,朱权又出面佐证,证明朱元璋病重。 就更加加大了说服力。 要知道,朱权是什么人。 那是连朱棣都要忌惮上几分的人。 若是朱允熥登基真的有问题,朱权岂能帮着朱允熥说话? 怕是第一个不服的便是朱权。 所以,即便有风言风语传出,这些个藩王们却都不敢试探真相。 只怕弄巧成拙真的惹了朱元璋发怒,他们哪怕身为皇子,依旧性命堪忧。 可是如今事态有了不一样的发展。 他们按耐了这么几年的时间,终于迎来了曙光时刻。 那个时时压制着他们的巍峨大山终于倒下了。 朱允熥的靠山倒下了。 他们怎么能心甘情愿臣服在一个小屁孩的手底下。 更何况,在他们眼里这小屁孩根本就没有治世之才。 这也怪不得藩王如此想法。 朱允熥这些年只顾着培养自己的势力。 朝中政务,只求无过,却也没做出什么出色的成绩。 那么,他的这些皇叔们诟病朱允熥,也是在所难免的。 趁他病要他命这个道理,普通百姓尚且明白,更何况这些活在尔虞我诈之中,吃人都不吐骨头的皇家子嗣。 即便朱允熥真的有这个能力。 可他既不是嫡子,也不是长子,没有军功更没有资历。 凭什么因着他们父皇轻飘飘的一句话,就可以坐上皇位倪视天下。 让他们这群长辈,对一个孩子卑躬屈膝叩首称臣,不甘心的皇子又何止一个两个。 蠢蠢欲动之下,任谁都察觉到山雨欲来的凝重感。 朱元璋的死讯爆发,别说远在藩地的藩王们,即便是朝堂之上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