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女真”曾经有某一支向明朝进贡过“方物”(地方特产),故可以划为明朝版图, 但由于“北山女真”分布过广,无法详细画出,而划到北冰洋又很不合适。所以,后世“学者”们在判定明朝疆域图时,只能基本靠猜,故才有个极为少见的情况,即东北方没有上界,因为理论上已囊括了北极。 “奴儿干都司”的治所位于黑龙江下游东岸,靠近入海口的“奴儿干城”,即元朝“征东元帅府”的旧地,在后世俄罗斯联邦远东地区的尼古拉耶夫斯克特林。 设立了“奴儿干都司”后,朱棣派遣心腹太监亦失哈前去黑龙江地区进一步探险。亦失哈乃“海西女真”人,在西元14世纪末期被明军俘虏后,因不服统治就被当场阉割,并送入“燕京”(北京)当了一名宦官。 在明朝永乐九年(西元1411年)至宣德八年(西元1433年)的20余年中,亦失哈屡受朝命出使“奴儿干”(黑龙江下游地区),并扩张了明朝的势力范围。他还在“奴儿干”建了一座名叫“永宁寺”的佛教寺院,以供奉观世音菩萨,并用汉文、蒙古文和女真文竖立石碑以记其事,此碑现位于海参崴的阿尔谢尼耶夫博物馆内。 这是唯一一块在女真人建立的“金朝”灭亡之后,刻有女真文的石碑。宣德七年(西元1432年),亦失哈再度巡视此处发现庙已毁,便下令重修“永宁寺”,同时还另立了一块石碑——《重建永宁寺记》。 此“宣德碑”全为汉文,但在后世的西元1904年,两座石碑被沙皇俄国当局搬移进了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两座博物馆中。后来,到了清朝中后期,外东北被割让给俄国,1885年被曹廷杰曾冒险拓回碑文。 “奴儿干都司”建立后,明朝在此驻军,且士兵们每两年一换。“奴儿干都司”驻军多时能达3000人,最少也不少于500人,轮番戍守。为了更好的管理它,明朝还在吉林省吉林市附近设立了船厂,派官领军制造大船,并在“奴儿干都司”辖区内修建了许多驿路,设置驿站,以保证“奴儿干都司”与京师及各地的联系。 “奴儿干都司”隶属于明朝的“兵部”,因为其实际上可以看成是“辽东都司”的“派出机构”,如“派出所”。 其鼎盛时期为万历年间,共有384个卫,24个所、7个地面、7个站、1个寨,通常简称384卫,统领西起斡难河,东至库页岛,北达外兴安岭,南濒日本海,包括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以东,至库页岛等地。 但是,“奴儿干都司”实际并不存在管理所属卫所的职能,因为东北地区包括外兴安岭以北所设置的众多“卫所” 都直接听命于明朝中央朝廷 , 直接和朝廷“兵部”对接,,并不经过“奴儿干都司”这一个中间环节。 “奴儿干都司”的真正作用是招抚当地部落,这其实是明朝招抚东北众多部落的“总基地”。但如果招抚任务一旦停止,后果就会很严重。例如宣德四年(西元1429年)十二月,明朝“召内官亦失哈等还。”到了宣德五年(西元1430年)十一月, “罢松花江造船之役。”到宣德十年(西元1435)正月,“奴儿干”巡视工作彻底停止。 明成祖朱棣时期,明朝国力损耗过度,所以随后的“洪熙”(仅在位一年)和“宣德”(在位十年)两位皇帝都采取“修养生息”的国策以恢复国力,对外采取收缩战略,包括停止“下西洋”,对蒙古采取守势,放弃交趾,放弃东北探险等。既然职能没有了,那“奴儿干都司”的组织结构就会不复存在,其招抚职能随即消失了。 从明朝中期开始,“奴儿干都司”基本上就已经名存实亡,以致于有人认为“奴儿干都司被废除”也是指这个事情。其实,这并不准确,因为“奴儿干都司”的“名”还在,只不过朝廷财政日益紧张,已经照顾不过来。 宣德之后,“奴儿干都司”的官员还时见史书记载,也就是明朝名义上还是保留了这个机构,但也只剩名义上而已,因为明代“军职世袭制度”和“奴儿干都司”三个主要负责人的“鞑官”身份,所以不太好废除的。 “奴儿干都司”的很多卫所都是沿着乌苏里江、黑龙江所设立的,因为当时河流就是主要的交通路线。 不过,自“成化”中叶以后,不再见有“奴儿干都司”机构的活动,说明朝廷已经不打算继续供养“闲人”了。此后,“奴儿干”地区有关事务,均由“辽东都司”直接过问、管理。 而且,此时的“奴儿干”有了类似汉唐“西域”的地理概念,比如上文刚提到的,万历《大明会典》记述,“奴儿干都司,卫三百八十四,所二十四,站七, 地面七,寨一。”这并不是说有个叫“奴儿干都司”的地方机构管理这里,而是明朝把这一片仍沿袭叫“奴儿干都司”,只是明代在东北羁縻体系的概念代称而已了。 …………………………………… 哈哈,多谢各位书友关注,收藏,推荐,订阅和评论本书!身为作者,我很高兴也很荣幸能为各位读者提供一部符合大众口的“都市异能”兼“修真玄幻”小说。常言道“人生苦短,笔尖修长。”是故,修真路漫漫,何处觅长生?烦恼无去处,且看书中人!愿《天地任我行之“系列”》小说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与感悟! 本故事纯属虚构,若有雷同实属巧合!道友们,打工辛苦,时间紧迫,创作不易,点赞收藏,顺便转发,欲知情节?下回分解!(“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欢迎阅读我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