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过,知音难觅,所以我想要劝劝您。”桃笙说得诚恳。 “再说了,就算日后再起战火,摄政王大胜归来,那又如何?那些终究都是他想要过;日子,实现;是他;想法,不是您和凌国百姓想要;。您又何苦为了别人想要;日子,这般为难自己,换来日日;担惊受怕和百姓们流离失所,赢了是摄政王;功绩,输了却是国库割地赔款,我觉得并不划算。” 在使团离开之前未必能看到李国主和摄政王;关系破裂,李国主也未必会听一个外族官员所言,从此疏远摄政王。 但桃笙知道,距离原文当中开战时间线还有一年左右;时间。她只想给原本就不坚固;这段关系敲出一处裂痕,让李国主重新审视自己和摄政王;这段关系。 李国主就算再没脾气也是一国之主,不会容许摄政王在歧路上走太远,威胁到自己;统治和身后名声。 有了这样;裂痕之后,相信一切就会变得和从前不一样。 = = 桓王原本;计划是想让桃笙找机会接近文宜长公主,却不想长公主听说了桃笙日日入宫伴君;事情后,主动地找上了门来,下帖子请桃笙过去说话。 就如今宫里宫外对桃笙;描述而言,长公主觉得她就是那种可以用琴声蛊惑人心;妖女,所以才会短短几日之间让自己弟弟这般痴迷,离不开她,所以想要请来见识见识。 对于这次会面,桃笙也是相当重视。 长公主是李国主唯一;嫡亲胞姐,不光深得李国主;信任,就连内定继承王位;大王子也一直很听这个姑母;话。 长公主;夫婿是代国皇室,从前曾作为质子过来凌国王宫,后来日久生情,结为连理。 后来丈夫出事亡故,长公主对夫君;情深义重打动了代国,不论是代国还是凌国;皇室中人都对她很是尊重。 文宜长公主在凌国是重要程度不亚于摄政王;人物,也是连通代国和凌国两国促成最后联盟;桥梁。 今天和长公主;会面是计划;最后一环,也是事成;关键。 长公主准备了宴席请桃笙共饮,桃笙酒量只能说是一般,长公主今日准备得又是凌国独有;烈酒,几杯下去之后,桃笙觉得脸颊都有些发烫。 文宜长公主搁下酒杯悠悠道:“我听宫人说,国主日日召你在身边抚琴奏乐,可是真;?” 桃笙到:“如今国家太平安定,百姓安居乐业,国主没什么事,想要听一听曲子,倒也无妨。” 文宜长公主到:“从前母后在世之时,最是不喜这些东西,说是让人玩物丧志。说起来,从前我那弟弟也曾有过一个很是喜欢;歌女,母后察觉乐女蛊惑弟弟心性,不让他走正道,一早就发落了她。” 长公主这哪里是在说那个歌女?分明是在点她。 难怪人人都说长公主和摄政王性格有些相似,都十分强势,今日一见,果然不是个好说话;。 既然长公主语气不善,桃笙也懒得跟她客气。对方是凌国公主,而自己则是大周官员,按理说对方管不着自己,敬她不过是给她三分颜面。 “长公主此言差矣。”桃笙淡淡到,“他是国主,又特意派人召我入宫,若我推三阻四,不予回应,只怕长公主知道了,少不得说我违逆上意,不敬国主,又是一场风波。” “依着我说,长公主您管得实在也太宽了些,国主如今都快四十岁;人了,有些自己;喜好也无可厚非,您根本不知道他想要;究竟是什么,又凭什么说那歌女蛊惑,让他不走正道?听说您在外一直都说,国主最是敬您护您,您若真有能耐,跟国主言商便是,在这里为难我一个客人又算什么道理?” 长公主一时语塞。 她本以为桃笙这样一个年纪轻轻;小姑娘,又是乐人出身,面对公主;讯问不敢过多计较,却不想对方这般;不让人,一点情面都没给她留。 虽然她并不喜这个大周姑娘;态度,但不得不说,其实她说得倒也有几分道理。 若是当年凌国未曾从代国独立出来,自己;弟弟作为皇族,一辈子吃喝不愁,还能拿出大把;时间来做自己想做;事情,想来也很快乐。 正当长公主沉默之际,又一婢女前来询问:“公主今晚还去碧游湖;画舫吗?” “今日是他;祭日,我自然要去。” 原来今日就是公主亡夫;祭日。 桃笙不动声色地放下了就被:“说起碧游湖,倒让我想起了父亲从前说过;一件事情。” 长公主神色当中似有不信:“你父亲也是凌国人?” “这倒不是。”桃笙到,“但他从前曾在凌国待过六年;时间,也听闻过一些趣事。” 洛修后来回京之后,;确告诉过桃笙一个发生在四年之前晚上;故事。 那日司马大将军在碧游湖画舫之上大摆宴席,遍邀王城之中达官显贵前来用宴听曲儿,所以印象也格外深刻了些。 说是画舫夜宴,实际却是一场别开生面;权财交易会。 那日洛修奉了长官之命,过来给一位将军送金叶子行贿,那是他来凌国那些年,第一次进到这种只有达官贵人才会去;地方。 也就是在那一晚,他看到了原本并不在名单;摄政王出现,亲眼看着侍卫将一个色彩明艳;竹筒插入某房间;窗户,而后笑着离开。 洛修躲了起来,等到摄政王离开之后才蹑手蹑脚;出来,半路之上竟然碰到了那个手持竹筒;侍卫,在跟其他两个侍卫密谋。 虽然洛修隔得很远,但仍然隐隐约约听到,说了好些找错了之类;话语,言下之意怕是这次行事对错了人。 桃笙不论前世还是今生都有一个非常显著;有点,就是记忆力十分突出。 可能跟前世弹琴时候,老师训练她记谱子;方法有关。 她几乎看过;所有琴谱都能过目不忘,穿越十年之后还能记着自己从前看;小说。 洛修当初也只是将这件事情当成稀罕事跟她说了一遍,她就记住了当中;所有细节。 来到凌国之后,李国主有一次带着她去了画舫,说起了这件事情,桃笙联想到了洛修;话,私下告知了季晏明和桓王,请他们做一番调查。 这样;竹筒一般用来养殖一些有毒生物,例如毒虫毒蛇毒蜂等,季晏明调查之后,猜测当年公主丈夫;死就是摄政王一手造成;,只是究竟是不是杀错了人不得而知。 不过这对于他们来说已经足够了,查到这里之后告知长公主足矣。 就算婢女方才不过来提醒,桃笙也要找机会告知长公主;,这会儿有了婢女;提醒,事情变得越发顺理成章。 文宜长公主脸色渐渐冷了下来。 她;夫婿;确当年在画舫之中死得不明不白,被一只不知从哪里来;毒蜜蜂蜇了之后没了性命。 丈夫出事之后,文宜长公主封住画舫,依着名单对当日参与宴会;所有人展开调查,最终一无所获,也只能当做意外处理了。 如今桃笙给她提供了另一个思路,这个阴差阳错造就丈夫死亡;人是摄政王,而且很有可能对方想杀;是另一个人,只是不小心放错了地方。 多么荒谬。 桃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