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大多数皇宫都是以主殿为中轴线,整体布局极为规整。可是,开封皇宫大部分的建筑却是偏向西南,靠东和靠北的位置,基本上没有正经宫殿。 大庆殿正西毗邻文德殿,如果从总体来看的话,这文德殿反倒是更像整个皇宫的中轴线。 从文德门开始,向后依次为文德殿、垂拱殿、福宁殿、坤宁殿,尽皆规矩的在这条轴线上,而其他的建筑殿宇也基本上是分列在这条线两侧。 说白了,这都是当年宋徽宗折腾出来的。 赵眘呆愣好半晌,方才继续踏步向前,沿着御阶向上,并一直进入到大殿之中。 整个大殿空荡荡的,除了斑驳的柱子之外,已经别无他物,就连象征着皇位的龙椅也早就消失不见! 赵眘踏步来到放置龙椅的位置,心中百转千回!当年的繁华和荣耀,现在却是这般模样!靖康、靖康,他不喜欢金人,可是却更恨当初这座大殿中的那些人! 金人南下,这对于宋人来说是耻辱、悲痛、灾难,可在金人看来,只不过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而已。 如果大宋是强大的一方,同样也会向外扩张,而大宋衰弱、金国强大,在金国眼中,大宋已经没资格占据这片花花世界! 所以,金人自然是可恨的,但是,这又何尝不是大宋的皇帝、满朝文武自己所造成的? 从大庆殿向后直接穿过后殿,出了宫墙之后,便是见到一条左右通行的御道,这御道东西尽头便是皇宫的东华门、西华门,而过了御道向北再过一道宫墙,便是过了前殿到了另外的殿群。 赵眘和沈堂二人从后殿后方门户到了御道上,前方便是紫宸殿的门户紫宸殿门。 而从这里便可以看得出来,大庆殿后殿的门户和紫宸殿正门竟是并不相对,而是错开的!实际上,南北殿群除了文德殿后方门户与垂拱殿门相对之外,其他的尽皆是如此…… 紫宸殿比前边儿的大庆殿略小,不过,同样是主殿之一!每月的大朝会,便是尽皆在紫宸殿举行,而前方的大庆殿,则是举行大典的地方。 紫宸殿西侧的垂拱殿,则是普通朝会召开或者皇帝听政的大殿,其余如同集英殿、皇仪殿等同样各有用处。 而垂拱殿之后的福宁殿,则是后宫主殿,当年赵匡胤住的便是福宁殿。除此外,还有诸如坤宁殿、宝慈殿、睿思殿等尽皆属于后宫的殿宇。 这一众殿群再往后,便是皇宫后苑! 后苑作为皇家林苑,其中亭台楼阁不用说,还有两座大殿,分别名为‘观稼殿’、“亲蚕殿”。 这个时代,农业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因此,赵匡胤为了表现勤俭爱民以及对农事的重视,特意修缮了这两座大殿。每一年,皇帝会亲自在观稼殿之前种稻,并且在秋后亲自收割,来体现皇家与百姓一体。 亲蚕殿同样如此,皇后作为国母,每年春天会在亲蚕殿举行亲蚕仪式,并完成整个养蚕的过程。 以上所说的,基本上算是正常的宫殿,而在这皇宫,还有一些不算是正常的宫殿。 比如说,修建在整个大内之外的延福宫便是其中之一! 最初的延福宫并不大,只是作为宫外的皇家园林之一,供帝后游览所用。而在宋徽宗扩建皇宫的时候,这延福宫则是重点。 沈堂第一次进入开封府曾路经景华苑,而这延福宫就在景华苑西南毗邻。 扩建之后的延福宫有多大?整个延福宫不仅是在大内之外,而且跨内外皇城,其面积比整个大内还要大了一圈儿…… 扩建后延福宫不仅优雅舒适,并且奢华无双,建成之后,宋徽宗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这延福宫中度过。 除了这延福宫之外,还有另一座神奇的宫苑。 这座宫苑,便是毗邻延福宫之东、景华苑之南的‘艮岳’宫! 这艮岳宫为何神奇?其一便是这里巧夺天工、宛若仙境!整个艮岳宫周围十里,人工堆土叠石,主山万岁山设数十个大洞,洞中藏置硫磺、卢甘石! 硫磺的作用不用多说,是用来驱避蛇虫,而卢甘石却是能够散发寒气、聚集云雾,使得整个艮岳宫雾气浓郁,如同在深山幽谷之中。建造这艮岳宫,前后耗时十余年时间、人力、财力无数,大宋各地奇异的花竹奇石尽皆汇聚在此。 水浒一书中,杨志运送的花石纲,实际上便是因为修建这艮岳而来。 上行下效,宋徽宗喜好奇花异木,蔡京身为宠臣为了讨好宋徽宗,自然是大肆收拢。 蔡京的亲信在全国各地民间搜刮,只要见到新奇的花木、奇石,哪怕拆家破屋也要将其弄过来送给蔡京,而蔡京再选用其中顶尖的,献给宋徽宗。 甚至,为了收集这些物事,宋徽宗还听从蔡京的建议,在江南专门设了应奉局这样特殊的衙门!而应奉局和各地衙门,也借此事,大肆搜刮民间财务。所以,水浒中那么多占山为王的盗匪强人?这艮岳宫的修建便是根本。 包括方腊起义,同样也是因此事而起!方腊原本颇有资材,但是被地方官府借口花石纲不断勒索搜刮,这才起义造反,也同样因此事,民不聊生,使得方腊的起义很快发展壮大,不少破家的百姓尽皆参与其中。 除此之外,这艮岳宫还有一个神奇之处! 那便是这艮岳的建造,是以凤凰山为蓝本建造的! 不错,正是现在临安的凤凰山,正是现在临安皇宫所在的凤凰山! 宋徽宗在开封花费无数人力物力造了一个假的凤凰山,可他的儿子赵构,丢了半壁江山,被金人打到江南,最后在真的凤凰山落脚,这该说是缘分还是报应轮回?若知晓后事的话,也不知道宋徽宗会不会后悔建了这艮岳宫…… 一个延福宫一个艮岳宫,折腾了十几年,花光了大宋所有的家底儿,弄得民不聊生、国力不支,而这也给北方的金人提供了最好的时机,金兵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