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之前的仁多泉城在历史上层留下过痕迹,那这西凉府就是在历史上留下过浓墨重彩。 这西凉府源自汉武帝时期,元封五年,汉武帝分天下为十三州,各置刺史为长官,因为这里地处西方,而且长年寒凉,故名西凉。 西凉刺史权势极大,在当时号称第一刺史。 其辖地辖武威郡、酒泉郡、金城郡、敦煌郡、陇西郡、汉阳郡、武都郡、安定郡、北地郡、张掖郡、张掖属国、居延属国。相当于涵盖后世甘肃全境、宁夏大部、青海一部、内蒙一部,足以可见其辖地范围之广袤。 这里是古羌人之地,历来豪杰并出,比如说董卓、马腾等尽皆是出身此地。 也是因此,能够任凉州刺史之人,也多有极为杰出的人物。 比如说新朝之时窦融,其被推行为河西五郡大将军事,刘秀称帝之后想要攻打都未能成功,不过,最后窦融还是决策归汉,随后便是被刘秀授凉州刺史。 还有东汉之时的桥玄,有人说大乔小乔便是桥玄之女,只不过这一点并未得到证实。 待到后来曹操占据凉州之后,他麾下大将夏侯渊、曹真等尽皆任过凉州刺史的职位。 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实权的凉州刺史,还有几位跟凉州沾边儿,但是并不辖管,同样也做过凉州刺史的位置。 之所以出现这种古怪的情况,便是因为这几个凉州刺史,是三国之时蜀汉刘备所封授。 第一个便是五虎上将之一的马超,马超之父马腾本就是西凉一带的军阀势力,马氏一族在西凉经营多年,势力庞大、根深蒂固,而且,马氏一族对于西凉的羌人也有着极大的威慑作用。 之所以封马超为西凉刺史,一是表明刘备对西凉之地势在必得,二是借助马超的威望和影响,提前为攻打凉州做铺垫和准备。只是,马超时运不济,升任凉州刺史的第二年便是病逝了。而随着马超的病死,使得刘备对凉州的用兵计划基本宣告破产,事实也证明,蜀汉从未再有染指西凉的机会。 马超死后,约莫过了四五年的时间,诸葛亮任命蜀国大将魏延为凉州刺史,不过,魏延用兵激进、诸葛亮用兵谨慎,所以魏延虽然位高权重,可是并没有太大作为。 至于蜀汉任命的最后一个凉州刺史,便是蜀汉后期的中流砥柱,姜维姜伯约。 虽然姜维是诸葛亮北伐之时收复的判将,但是对姜维却颇为欣赏和器重,他被诸葛亮称之为‘凉州上士’,而且,投靠蜀汉一年,就被诸葛亮加为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 姜维之所以被任命为凉州刺史,实际上和任命马超的目的是一样的。 “姜”通‘羌’,天水姜氏本就是凉州羌人的后裔,更是当地的名门大族,姜氏在凉州羌人中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如此任命姜维凉州刺史、征西将军,目的也就不言而喻了。 唐朝末年的时候,因为大唐内部虚弱,吐蕃趁此攻打凉州,而后凉州被纳入吐蕃辖地。 到了五代十国之时,凉州当地的大族不满吐蕃的统治,所以直接将吐蕃兵马赶出凉州,自行推举牧守,再度改称为西凉府。 随着时间的发展,这西凉形成了一个混杂之地,有当年唐朝戍边兵卒的后裔,也有当地部落或者吐蕃迁徙过来的部落,最后,从吐蕃迁徙过来的六谷部成为了这里最大的势力,并且开始统治西凉府。 这六谷部虽然出身吐蕃,但是与吐蕃之间的关系并不亲近,反而是敌对的关系。相反,他们对于中原大宋有着极大的好感,再加上想要借助大宋的力量与吐蕃抗衡,因此,这六谷部世代向宋朝朝贡,并且宣称西凉府归属大宋管辖之地。 而且,每一代族长上任,都会前往大宋请封。 大宋朝廷则是册封六谷部族长一系,世系西凉府知府之位。 后来这一代的党项人在李继迁的统治下逐渐崛起,李继迁觊觎西凉府重地,因此,不断派兵袭扰。六谷部向宋朝求援,请求大宋出兵相助守护西凉府。 大宋朝廷经过考虑后,只是派出了小股兵马,并且任命在西凉贩马的丁惟清为西凉府长官,帮助六谷部抵御党项。 丁惟清不堪大用,数年后,李继迁攻破西凉府,丁惟清身死,六谷部族长诈降,并且趁着李继迁放松了警惕反戈一击,使得李继迁身死。 一年后,六谷部族长见到李继迁身死,党项内部不稳,因此遣其兄不远千里到大宋开封上表,并称准备率部众以及回纥族精锐攻打党项人,并且请大宋出兵一同攻打党项。 然而,大宋觉得党项统领李继迁新丧,此时出兵有违礼制,因此,拒绝了六谷部的请求。 没过多久,六谷部内部被党项人挑唆内乱,六谷部族长身死,党项趁机重新夺取西凉府,而大宋也失去了对此地掌控的最佳时机。 后来大宋也想借助六谷部残部继续夺回西凉府,甚至册封六谷部残部首领为灵州西面沿边都大巡检使、西凉府六谷大首领等等,只是李元昊已经崛起,并且逐渐稳定了对西凉府的统治,因此,大宋的谋划自然再难成功。 最后,李元昊建立大夏,并且将西凉府重地设为陪都,从此以后,西凉府成为了党项人的大后方。 在这座西凉古城中,沈堂同样游览了两日,不过,并没有太多的感慨。历史车轮滚滚、朝代更迭,中原王朝对于西凉府的占据也不断往复,现在虽然已经失去了很久,但是,说不定用不了多少年,这座古城便会继续回到中原王朝的辖制之内。 而有了西凉府这一代,大宋足以蓄养战马,并再度将目光看向更北方了,这也是沈堂不愿意让党项现在产生内乱的缘故。 因为,这西凉府早就是沈堂的囊中物,一旦被金人先行占据,在想要拿回来就变得更为不容易了。 在西凉府停留三日,使团再度出城,而后沿着长城先行奔东南,朝着零渡山一带而行。